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同富裕及其实现条件具有确定的内涵。共同富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在物质生活上达到普遍富裕,以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为内容的必要劳动时间大大缩短,而用于满足精神需要和个性发展需要的自由劳动时间大大延长。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是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社会条件则是最终消灭阶级对立、城乡差别和脑体分工,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行社会统一管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共同富裕及其实现条件的观点,是经典作家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科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和追求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论断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这一论断将共同富裕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为推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我们党是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不够高的特殊国情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为此,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奋斗目标。只有建成小康社会,才能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通过建设小康社会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伟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和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审时度势,从新的历史起点和高度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意义做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4]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分配制度改革和小康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5]。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6]。报告还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内涵的新界定和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对小康社会建设的规律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小康社会建设开始由强调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向强调改革成果恵及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阶段转变。(www.zuozong.com)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我们党进行了不断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在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从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与提出并推动建设小康社会相同步,我们党提出并形成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分配制度上,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让一部分个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勤奋劳动和诚实经营先富起来,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政策;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一次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基本的分配原则。针对分配关系中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六大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理论创新成果的形成,指导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