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预言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预言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当代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科学预见,就是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共产主义的科学预见,不以这些科学预见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灵魂。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预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其一,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作为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一切实践的最高目标。马克思说过,“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这样一句话:消灭私有财产。”废除私有制,才能使劳动与资本直接结合,劳动转化为直接的社会劳动,以直接方式满足社会需要,扬弃劳动异化。“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私有制必须废除,代替它的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共同协议来分配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所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说法,所以共产主义者提出废除私有制为自己的主要要求是完全正确的。其二,社会生产实现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指出:“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1]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2]其三,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其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得到实现。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4]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共产主义的科学预见是一脉相承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当代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科学预见,就是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预见,把经典作家的科学预见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探索这些科学预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共产主义的科学预见,不以这些科学预见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灵魂。(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