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大好,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大好,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9年,洛阳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济源市四市的文化馆共64个。2019年洛阳市、三门峡市、济源市三市博物馆共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个。目前,洛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良好,且逐渐呈现出牡丹为媒、特色鲜明、文旅融合、全域开花的特点,仅2019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共接待游客2917.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19%;旅游总收入274.28亿元。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大好,

洛阳是一座底蕴深厚、名重古今的历史文化圣城。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平顶山市历史文化深厚,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又称鹰城,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和世界叶姓、刘姓、应姓、沈姓的祖籍地。三门峡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连接中原与西北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华夏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升华,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崤函文化,三门峡民间文化特色鲜明,地方戏曲、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正是因为如此,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效益凸显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济源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

表4.3 洛阳都市圈文化旅游基本数据(2019年)

资料来源:公开数据整理(www.zuozong.com)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2019年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185个,星级酒店406家,旅行社1156家。其中:洛阳市4A级以上景区30个,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16.22%;星级酒店48家,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11.82%;旅行社98家,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8.48%。三门峡市4A级以上景区14个,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7.57%;星级酒店17家,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4.19%;旅行社47家,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4.07%。济源市4A级以上景区5个,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2.70%;星级酒店5家,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0.49%;旅行社2家,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1.73%。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4A级以上景区44个,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23.78%;洛阳占到三市总数的比例为68.18%,三门峡占到三市总数的比例为31.82%,济源占到三市总数的比例为11.36%。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星级酒店65家,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16.01%;洛阳占到三市总数的比例为73.85%,三门峡占到三市总数的比例为26.15%,济源占到三市总数的比例为3.08%。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旅行社145家,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12.54%;洛阳占到三市总数的比例为67.59%,三门峡占到三市总数的比例为32.41%,济源占到三市总数的比例为13.79%。

2019年,洛阳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济源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477322亿人次。其中,洛阳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2亿人次,占四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的57.32%;平顶山接待国内外游客0.5556亿人次,占四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的22.43%;三门峡接待国内外游客0.501722亿人次,占四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的20.25%;济源接待国内外游客0.16242亿人次,占四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的6.56%。2019年,洛阳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济源市旅游总收入2060.4亿元。其中,洛阳市旅游总收入1321.02亿元,占四市旅游总收入的64.11%;平顶山旅游总收入306.51亿元,占四市旅游总收入的14.88%;三门峡旅游总收入432.87亿元,占四市旅游总收入的21.01%;济源旅游总收入79.6亿元,占四市旅游总收入的3.86%。

截至2019年,洛阳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济源市四市的文化馆共64个。其中,洛阳市文化馆37个,占四市文化馆比例为45.95%;平顶山文化馆13个,占四市文化馆比例为35.14%;三门峡文化馆13个,占四市文化馆比例为35.14%;济源文化馆1个,占四市文化馆比例为2.70%。2019年洛阳市、三门峡市、济源市三市博物馆共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个。其中,洛阳博物馆77个,占三市博物馆比例为91.67%,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3个,占三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例为80.95%;三门峡博物馆7个,占三市博物馆比例为8.3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占三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例为19.05%;济源博物馆1个,占三市博物馆比例为1.19%,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占三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例为14.29%%。2019年洛阳、三门峡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个,其中,洛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占二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例为66.67%;三门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占二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例为33.33%。

作为洛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洛阳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优秀旅游名城,是“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地方历史文化题材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演出业、工艺美术品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动漫产业等,都为洛阳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借助现代最新制作技术和创新创意,一批文化旅游产业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成为新亮点,形成了以仿古唐三彩、三彩艺、青铜器仿复制,以及金银器、澄泥砚牡丹文化产品等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制作、销售为一体的发展局面。目前,洛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良好,且逐渐呈现出牡丹为媒、特色鲜明、文旅融合、全域开花的特点,仅2019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共接待游客2917.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19%;旅游总收入274.28亿元。洛阳有多种设计推动的创意产业,部分集中成片,辐射全国,设计推动的文旅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如以唐三彩为主的陶瓷文创设计产业,以仿古青铜器为主的青铜器创意设计产业,以中国画牡丹创作为主的平乐牡丹画,还有以纯手工打造为主的金银器加工产业,都已经形成了爱和小镇、三彩小镇,青铜器小镇,平乐牡丹画村等集中产业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