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粮食期货市场通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国际粮食期货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例如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全球第二大玉米期货市场。粮食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全国粮食市场的权威价格。价格上涨的时间和趋势与CBOT基本吻合,但是涨幅与之相比较低,我国粮食期货市场价格变动的相对稳定也避免了国内整体粮食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在经历了90年代初期刚刚起步时的高速发展,以及1994年开始的长达7年之久的清理整顿,2001年国家“十五”规划正式提出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方针,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底,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粮食期货品种已有黄豆、普通小麦、玉米、早籼稻、豆粕等13个品种(表7-3)。近年来粮食期货品种的交易总量和交易金额不断攀升,2015年的全国粮油期货交易总量达到接近7.4亿手,较上年提高了近20%;交易金额达到了211 247.65亿元,较往年也有较大提升(表7-4)。

表7-3 部分粮食品种的期货合约

表7-4 2015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情况表

数据来源:李经谋(2016)。

粮食期货交易在吸引了大量投机者的基础上,粮食产业链的各个流通组织包括粮油、饲料等加工商、贸易商已有数万家企业在上述两大商品交易所开户交易。我国粮食期货市场通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国际粮食期货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例如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全球第二大玉米期货市场。粮食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全国粮食市场的权威价格。随着国内粮食期货市场上市品种的产业化、系统化,参与的涉粮企业越来越多,粮食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作用越来越明显,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与支持,今后会有更多的涉粮企业参与粮食期货市场的交易。(www.zuozong.com)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国内粮食期货市场已上市的普麦、强麦、油菜籽、菜油、菜粕、黄豆、豆油、豆粕以及玉米淀粉等粮食及其加工品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品种产业链上的生产、流通、贸易企业均已大规模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并有效地利用期货工具为企业经营提供了风险控制保证。未来国内粮食期货市场的产品体系将会更加完善,交易规模会上一个新台阶,市场投资机会也会增加更多。当前粮食行业管理部门已经取消了不允许国有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规定,开始鼓励粮食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更多粮食产业链上的企业愿意使用期货工具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在粮食产业客户参与期货交易比较积极的情况下,粮食期货市场容量会得到扩大,市场形成的价格会更具有代表性,这对国内粮食产业发展的指导性也更强,灵活的粮食市场机制将会形成。

同时,国内粮食期货市场逐步与国际粮食期货市场接轨,特别是我国的油脂油料作物以及植物蛋白粕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很强。但是在期货价格变动存在相关性的基础上,更多地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据李天栋等(2008)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10月初到2007年2月,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价格的最高涨幅达到76%,而同期大连玉米期货市场的涨幅仅为23%。”价格上涨的时间和趋势与CBOT基本吻合,但是涨幅与之相比较低,我国粮食期货市场价格变动的相对稳定也避免了国内整体粮食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当前粮食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大豆、豆粕、玉米等少数几个品种,其交易量所占粮食期货市场份额的70%以上,而口粮类的粮食品种交易不够活跃,所以如何提升口粮类品种(例如普麦、早籼稻等)的交易量以及开发新的粮食交易品种应当是粮食期货市场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