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粮经饲比例
2018年赤峰市继续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坚持稳粮、优经、扩饲,持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发展杂粮杂豆和饲草等作物,优化种植结构。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粮、经、饲三元结构由71︰17︰12调整为70︰16︰14,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各旗县区积极探索适宜本地区发展的特色种植,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扶持。如松山区甜菜露地种植补贴100元/亩,膜下滴灌种植补贴150元/亩。阿鲁科尔沁旗设立甜菜发展补贴专项基金,2018—2020年对甜菜生产者补贴,每吨补贴30元,甜菜生产机械补贴总价款30%。巴林右旗划拨1000万元用于向日葵标准化生产补贴,巴林左旗划拨200万用于笤帚苗标准化生产补贴。
1.2.2 大豆扩种任务超额完成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抓好大豆扩种和100万亩粮豆轮作任务落实的通知》(内农牧种植发[2018]123号)要求,赤峰市紧急下发了《关于推进2018年大豆种植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旗县区农牧业部门要认清此次政策调整的重大意义,加强与旗县、乡镇政府的沟通,与各级政府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大豆种植。全市各级农牧业部门积极行动,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宣传单、公开信等宣传手段,及时将2018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调整情况、信息及时宣传到村到户,确保信息全覆盖、家喻户晓,同时宣传种植大豆提高地力的好处,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2018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77.3万亩,比上年增加59万亩,超额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下达的扩种10万亩加粮豆轮作10万亩共计20万亩的任务。
1.2.3 农业生产标准化行动全面推进
2018年,赤峰市有3个旗县区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标准化行动重点旗县:其中宁城县、翁牛特旗和松山区是玉米标准化落实旗县,各承担玉米标准化任务30万亩;翁牛特旗是向日葵标准化落实旗县,承担向日葵标准化任务10万亩。赤峰市以建设全区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农业标准化行动,除标准化重点旗县外,全市各旗县区都根据本地实际确定了实施标准化的作物并开展标准化行动,总结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生产标准化模式,为实现全市2020年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奠定基础。
2018年全市共落实农业生产标准化面积740万亩,其中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大豆、向日葵6大作物标准化面积518万亩,甜菜、蔬菜、杂粮杂豆、设施农业、药材及笤帚苗子等作物标准化面积222万亩。建立了6大作物、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110个,示范面积164.41万亩。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农牧业产地净化行动计划,赤峰市制定印发了《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赤农牧种植发[2018]29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分旗县减量任务和时间表,确定了化肥农药减量的主要途径,全面开展农药化肥负增长行动。(www.zuozong.com)
减少农药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减少盲目用药。全市建有重大病虫监测网点36个,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期间全市共发出长、中、短期预报91期,6000余份,其中长期预报准确率为85.7%,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1.5%和96.8%。全市重大病虫综合防效达90%以上,植保信息入户率达60%以上。二是通过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减少农药使用量。赤峰市共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45个,从业人员4372人,植保器械总装备6658台。三是利用农业保险资金购置先进喷药器械,提高农药利用率。2018年引进大型先进施药器械50多台套,植保无人机36架。
减少化肥用量的主要措施:2018年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610万亩,技术覆盖率达到84%;全市共建成智能配肥站9个,液态加肥站6个,供应配方肥3667吨;完成秸秆还田面积224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00.6万亩;完成轮作面积22.2万亩,种植绿肥面积13.35万亩。
1.2.5 两区划定工作全面完成阶段性任务
赤峰市“两区划定”任务共计93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88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50万亩,其中,玉米800万亩,小麦60万亩,水稻20万亩,大豆50万亩。松山区为“两区”划定试点区。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要求,赤峰市制定了《赤峰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12个旗县区。全市共配套两区划定工作经费1160.1万元。全市12个旗县区现已全部开展划定作业,并完成底图制作、实地勘查、公告公示等工作,建立了“两区”划定成果数据库,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划定任务全部上图入库,目前正在进行划定数据质检工作。
1.2.6 农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1.2.6.1 高质高效创建项目
2018年,赤峰市共承担高质高效创建任务两片,玉米10万亩高质高效创建落实在翁牛特旗,实际完成创建面积10.13万亩,该旗依托20个新型主体建设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20个,其中落实核心示范片5个,涉及11个乡镇18个行政村。设施蔬菜5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落实在松山区。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农业生产标准化行动,通过落实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全项目、全环节、全过程、全链条、全县域的提质增效。
1.2.6.2 耕地轮作项目
2018年,赤峰市共承担耕地轮作任务20万亩。一是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轮作试点项目,轮作面积10万亩,轮作模式为玉米与杂粮杂豆轮作,项目一定三年,2018年实施项目第三年。项目落实在克什克腾旗和巴林右旗,共涉及13个苏木乡镇,44个嘎查村,4169户,带动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64个。2017年、2018年耕地轮作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完毕,补贴标准为每年150元/亩,合计补贴资金3000万元。
二是内蒙古自治区一年期大豆轮作10万亩,项目落实在翁牛特旗。2018年春季,赤峰市遭受严重干旱,部分地块因旱未种或种后因旱未出苗,10万亩大豆扩种任务最后落实7.12万亩。轮作项目共涉及15个乡镇,180个村,农户5900户,14637个地块,共与农户签订协议14637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