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率先建立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

率先建立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时装队的建立预示着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发端。最先萌动组建中国人自己时装模特队想法的是上海纺织系统内部的服装设计师。(二)时装表演从“业余”转为“专业”后,意外成功推销了库存积压面料而又延伸出新的商业价值隶属上海服装公司的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队长为徐文渊。也曾有根据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的故事拍摄的电影,名为《黑蜻蜓》。

率先建立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

带有行政建制的时装表演队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纺织技术进步,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的纺织服饰文化观念带来一缕改革的春风

虽说上海历来有“十里洋场”“东方巴黎”之称谓,但在粉碎“四人帮”之前,却同全国服装一样,没有“时装”一说,也没有时装模特这个职业。因此,上海时装表演队的诞生也是几经周折。市纺局最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时装队的建立预示着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发端。从“服装”演绎到“时装”的故事,也是上海纺织史上的一段佳话。

(一)一场内部观摩打开了一扇文化审美的窗口,服装的单一功能开始走向文化的新概念

1978年,精明的法国皮尔·卡丹服装公司通过中国街头涌动的单调颜色的衣装嗅到了无限服装商机。1979年春天,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年,皮尔·卡丹带着来自法国与日本的模特,分别在上海、北京举办了时装展示会。皮尔·卡丹带来的12名模特及时装秀,让中国人见识了笔直伸向观众席中间的T型台。但是这些模特却无法知道,这个时期的中国人在观看她们婀娜多姿表演的时候,中方组织者对观看人员有“三项硬性规定”:一是对所有观看人员进行政审,一律对号入座记录姓名。二是入场券不得转让。三是限“内部参观”,仅允许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与技术人员观摩。

1980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日本和美国的时装表演队相继来到上海进行表演。“时装模特”开始进入中国人的审美视线。最先萌动组建中国人自己时装模特队想法的是上海纺织系统内部的服装设计师。从设计师角度看,设计出来的衣服如果套在木质衣架或者穿在人造木质模特身上展示,显然没有鲜活的气场而显得过于呆板。设计师对服饰的审美只有通过模特的展现才能较好地体现。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大众对服饰的审美追求也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提高而出现了一个时代的潮流。(www.zuozong.com)

(二)时装表演从“业余”转为“专业”后,意外成功推销了库存积压面料而又延伸出新的商业价值

隶属上海服装公司的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队长为徐文渊。第一批队员是在服装公司下属的80多个工厂3万多名职工中不动声色地通过领导面试挑选后,再分别跟其本人打招呼之外,还要走访初选通过对象的家庭打招呼。时装表演的职业毕竟在那时还不能为大家所认知。第一批队员14人,其个人身份、阅历各有不同,有中学毕业直接进厂当工人的,也有曾经上山下乡,扛过锄头、提过镰刀的。初期的表演队为业余兼职性质,有演出任务的时候,提前排练演出,没有演出任务的时候,就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演出也仅仅在公司的某个活动中穿插进行。表演队的排练也没有固定场地,两年中曾经搬家9次。后来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多和演出范围的扩大,经市纺局的领导讨论之后,下达红头文件,正式批准其为带行政建制性质的专业表演队伍。

表演队有了官方身份后,在队长徐文渊的努力下,上海戏剧学院组织了形体、化妆、灯光、舞美及音乐一整套教师班子来帮助表演队的日常训练和演出。表演队得到专业训练之后的第一次商业演出便是把积压在仓库的多款面料设计成时装做展示,吸引了很多经销商前来观看,意外的是演出以后,经销商纷纷向服装公司订货,仓库里当时积压的大约价值60万元的格子、条子布货品销售一空。时装表演的文化审美与商业价值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当年的《人民日报》曾刊登了《新颖的时装,精彩的表演》一文,介绍上海时装队的演出。也曾有根据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的故事拍摄的电影,名为《黑蜻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