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洋务派从“自强”到“求富”的求索过程

洋务派从“自强”到“求富”的求索过程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海开办机器织布局是洋务派从“自强”到“求富”战略路线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洋务运动的早期,他们为了求得“自强”,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在军事方面的措施是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李鸿章认为,西方各国是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这些治国理念很快得到朝廷的认可。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

洋务派从“自强”到“求富”的求索过程

上海开办机器织布局是洋务派从“自强”到“求富”战略路线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洋务运动的早期,他们为了求得“自强”,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在军事方面的措施是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1861年,曾国藩安庆设军械所。1862年清廷下令都司以下军官一律开始学习西洋武操,各省防军开始更换新式武器。1864年,李鸿章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年,又在上海设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州船政局,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77年丁宝桢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短短十数年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推动下,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枪、大炮、弹药、蒸汽战舰都已能够在国内制造。但是,几年之后,洋务派发现单靠简单的武力强大,并不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清政府依然面临外国列强对国内政治干预的压力,整个国家还是无法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

李鸿章认为,西方各国是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这些治国理念很快得到朝廷的认可。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始了“求富”之路,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煤矿、铁厂、电厂、自来水厂、缫丝厂、织布厂、电报铁路等工业基础项目相继投建。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不仅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且在当时确实打破了西方资本在中国的垄断局面,并为清政府收回了大量的白银。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工业资本的飞跃就此迈开了艰难的步伐。(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