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全面的小康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是物质比较丰富,人民生活比较富足。所以必须首先把经济搞上去,在消灭贫穷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把发展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人们对姓“社”姓“资”的思想顾虑,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为了打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基础,我们党提出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我国经济隔几年上一个大台阶,经过改革开放40年多年的发展,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建设的路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表现为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一方面,通过支持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发展经济,实现脱贫。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力增强,后来才有条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把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作为一项方针坚持下来,推进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践证明,发展经济必须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全面的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说到底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这条基本路线必须永远坚持下去。(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