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江泽民提出的思想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江泽民提出的思想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3月3日,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党员负责人会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48]江泽民对西部大开发的系统论述,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快车道。1999年9月,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江泽民提出的思想

由于还有3200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所以,2001年6月,国务院制定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下称《纲要》),其目标是: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纲要》提出:扶贫开发的对象是:要把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同时,继续帮助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成果。扶贫开发的重点是:把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并在上述四类地区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求经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前,基本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力争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贫困地区的主要地方病,确保在贫困地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纲要》特别规定:“密切结合西部大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注意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着力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安排的水利退耕还林、资源开发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在贫困地区布局。公路建设项目要适当向贫困地区延伸,把贫困地区的县城与国道、省道干线连接起来。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尽量使用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增加贫困人口的现金收入。”[44]

实际上,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后期就开始筹划西部大开发问题。曾培炎曾回忆说,1995年江泽民“陕甘考察酝酿加快西部开发”。最初是从如何解决西部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和实现小康问题引起的。1995年陕西、甘肃两省遭受了严重的旱灾。12月下旬,曾培炎陪同江泽民前往考察。在陕西商洛地区,看到那里的农民群众靠积雨水窖维持全家一年的生计,为了节约用水,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很少洗脸,成了半拉“黑人”,江泽民心情很沉重。他反复说,群众贫苦,我们当干部的应该寝食难安啊!目睹西部地区贫困落后的种种现实状况,他在12月25日听取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后的讲话中说:中央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大政方针,就是“到下世纪初要开始朝着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方向前进,到下世纪50年代,西部地区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基本实现现代化”。“到了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全国各个地区都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这几代人就为祖国为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历史之功,我们就无愧于我们的先人,无愧于我们的革命前辈,也无愧于我们的后人。”[45]这篇讲话虽然没有使用“西部大开发”的提法,但是在江泽民脑海中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已经成为重大的任务。1999年3月3日,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党员负责人会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央已经明确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的方针,并且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于加快中西部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西部地区那么大,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但大部分处于未开发或荒漠化状态。西部地区迟早是要大开发的,不开发,我们怎么实现全国的现代化?中国怎么能成为经济强国?美国当年如果不开发西部,它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从安排全国众多的劳动力,为他们找到力所能及的广阔的就业出路来说,希望也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上。”“这是我们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46] 6月9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进一步阐述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一周后,在西安主持召开的西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江泽民重申以上两次会议谈西部大开发的问题,并对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方针原则进行系列阐述,他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振兴中华的宏伟战略任务。实现了这个宏图大略,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社会的深远意义,是难以估量的……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47]江泽民指出:“我所以用‘西部大开发’,就是说,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周密规划和精心组织,迈开更大的开发步伐,形成全面推进的新局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原则,江泽民指出:“我看,总的原则是:把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结合起来,把西部地区发展同实现全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在国家财力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通过转移支付,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西部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8]江泽民对西部大开发的系统论述,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快车道。

1999年9月,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中,首次对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出规划,提出“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当前的重点任务是:(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一批交通、水利、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二)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改善西部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加快培育旅游业,努力形成经济优势。(四)发展科技教育,做好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的工作,实行干部交流,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五)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开发。据此,2000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到21世纪中叶,要将西部地区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飞山川秀美的新西部。《通知》明确西部开发的重点区政策适用范围,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通知》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在资金投入上,提出:“对国家新安排的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投资主要由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其他专项建设资金、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解决,不留资金缺口。中央将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西部开发的专项资金。”二是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提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优势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特色的高新技术及军转民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在西北地区布局。”三是加大转正转移支付力度。提出:“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安排,重点用于西部贫困地区。对国家批准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水治沙工程所需的粮食、种苗补助资金及现金补助,主要由中央财政支付。”[49]以此《通知》为标志,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开始实施。

此后四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明显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人才开发力度加大,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扩大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东西互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巩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50]具体地说,2000至2005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7%。累计新开工7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53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近5000公里,新增电力装机4552万千瓦,新增民航运输机场10个,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等重大建设工程相继建成。宁夏沙坡头、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等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塔里木河、黑河等专项治理工程进展顺利。西部地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600万公顷,实施生态自然修复面积2800万公顷,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526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765万公顷,退牧还草1933万公顷,易地扶贫搬迁120万人。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村村通电话、农村能源、人畜饮水、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西部大开发短短四年,成绩斐然,问题和矛盾也不少。比如,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人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这些问题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为解决这些问题,2004年3月,国务院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资金保障、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法制建设步伐10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2007年3月,国务院批准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2006—2010年西部大开发总的目标是,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建设农村通乡沥青(水泥)路11万公里;铁路路网总规模达到35000公里;重点大中型机场的扩建、迁建和一批支线机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100万千瓦。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基本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下降2%,治理“三化”草原1.1亿公顷,国家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

具体地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实施十大工程:(一)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重点在退耕还林地区改造和建设基本口粮田1500万亩。(二)商品粮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四川成都平原、陕西关中地区、宁夏沿黄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甘肃河西走廊,以及广西北部和东南部、重庆西部、云南东中部、贵州中部和东北部坝地、西藏一江两河中游河谷地、新疆北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垦区等区域性商品粮基地。(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优质棉、糖料、油菜、烟叶、优质水果、花卉、蚕茧、茶叶、优质马铃薯、畜产品、中(民族)草药材、天然橡胶等生产基地。(四)节水示范工程。(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以及部分严重缺水地区的饮水安全和困难问题。(六)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建设通乡(镇)沥青(水泥)路11万公里。(七)农村能源工程——加快发展农村沼气,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利用电网延伸、风力发电、小水电和微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基本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对基本失去生存条件地区的农牧民,国家优先安排资金,进行易地扶贫搬迁。(九)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支持重点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十)农民创业促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加强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引导和支持农民创办企业。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方面,重点建设六大基地:在陕西、宁夏、内蒙古、贵州、云南、新疆、甘肃等地建设煤炭生产及煤电一体化基地;在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黄河上游、红水河、乌江等地建设大型水电基地;在新疆、川渝、陕甘宁、青海、内蒙古、广西沿海建设大型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基地;在陕西、内蒙古、宁夏、贵州等地建设煤化工基地;在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的风能、太阳能,广西、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的生物质能,西藏的地热发电等建设可再生能源基地;在甘肃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在发展高技术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网络通信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音频视频产品等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产业,有色金属稀土等高性能材料产业,现代农业航空航天产业,新能源产业。

这个《规划》是统筹指导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是政府正确履行职能,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推动落实西部地区重点发展任务及重大项目的主要依据。对于引导西部地区加快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轨道,实现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到2010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整整10年。10年来,在中央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部大开发取得巨大成就,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标志性工程相继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0—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58257亿元,年均增长11.7%。工业增加值由5946亿元增加到2400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111亿元增加到35839亿元,年均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954亿元增加到19239亿元,年均增长14.9%。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72亿美元增加到1068亿美元,年均增长25.6%。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同时还建成了13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90多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0多亿立方米。累计营造林4.03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安排草原围栏建设任务5.97亿亩;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恶化土地治理面积222万亩。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16000元;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598.1亿元,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3000多万人,37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197.6元增加到2008年的2482.4元。西部人还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2000—2008年间,西部地区建成乡镇卫生院16440个,村卫生室近18万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累计救助困难群众5696万人次。累计扫除文盲600多万人,普通高校数量从1999年的251所增加到2007年的467所,在校学生数增加3.6倍。博物馆增加了179个,综合文化站增加了1421个。

【注释】

[1]《中国扶贫开发历程(1949—2005)》,第46页。

[2]张敦富主编:《西部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3]同上书,第50-51页。

[4]张敦富主编:《西部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53-54页。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1984年9月29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页。

[6]赵紫阳:《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86年3月25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77页。

[7]胡锦涛:《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1988年2月8日),《胡锦涛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2001年10月。

[9]《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1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定》(1993年2月14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6页。

[11]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1997年1 月6日。

[12]江泽民:《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动员起来,夺取八七扶贫攻坚战阶段的胜利》(1999年6月9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7页。

[13]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1993年3月7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15页。

[14]江泽民:《全党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1996年9月23日),《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8页。

[1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八全体议1991年11月29日通过),《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93页。

[16]同上书,第293-294页。

[17]《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通知》(1994年4月15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675页。

[18]《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2001年6月13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9页。

[19]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5月25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5-86页。

[20]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1989年6月9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21]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3月31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16页。(www.zuozong.com)

[22]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5月25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6页。

[23]江泽民:《加强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1996年6月4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

[24]同上书,地45页。

[25]江泽民:《加强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1996年6月4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

[2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1984年9月29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页。

[27]同上书,第32-34页。

[28]同上书,第30页。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摘要),《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39页。

[30]江泽民:《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动员起来 夺取八七扶贫攻坚决战阶段的胜利——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6月9日) ,新华社北京1999年7月20日电。

[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1984年9月29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3-34页。

[32]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2011年11月),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20页。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摘要),《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39页。

[34]《西藏工作要抓好稳定和发展两件大事》(1994年7月24日),《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1页。

[35]《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1996年9月23日),《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1、555-556页。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摘要),《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39页。

[37]钱念孙等:《世纪壮举:中国扶贫开发纪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页。

[38]《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八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报告》(1991年4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八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报告的通知》,国办发(1991)24号,已公开。

[39]《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1993年3月7日通过),《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6页。

[40]同上书,第96页。

[4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995年9月28日通过),《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67页。

[42]江泽民:《全党动员起来,为实现八七攻坚计划而奋斗》(1996年9月23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17-118页。

[43]同上书,第129-130页。

[44]《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4-135页。

[45]曾培炎:《江泽民同志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民网读书频道,2010年3月11日。

[46]同上。

[47]江泽民:《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0、344页。

[48]同上书,第242、345页。

[49]《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0年10月26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28页。

[5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2004年3月11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7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