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健康经济,是加快推进上海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打造规模化的、充满活力的、集群发展的健康经济示范园区,是尽快培育和增强上海以及浦东新区健康经济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上海和浦东都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趋势,这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在选定的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充分体现出上海和浦东的发展优势,未能提供更加充分的增长动力。如2012年全年上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出10 089亿元,比2011年下降了1.4%。2012年浦东工业增速仅为1%,其中“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只有7.5%。因此,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注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是上海和浦东未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健康经济可以成为上海和浦东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依据。
一是健康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引领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新科技革命引领下的健康经济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占GDP的比例高达15%~20%,而我国目前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明显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健康经济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
二是发展健康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生物与医药产业作为新时期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措施,纷纷采取增加投入、建立园区、争夺人才等多种措施加速其发展。如美国医药研究开发经费占民用研究开发经费的近50%,是民用领域科技经费比例最高的。美国、加拿大、芬兰、印度等国家相继提出了加速健康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四位科技顾问中,有3位是生物与医药领域的专家。
三是健康经济已在上海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近年来上海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的业务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70%以上来自全国各地,在上海已形成了一个服务全国的大市场。在医疗服务业的强劲需求和品牌效应带动下,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养老服务、保健食品,以及相关的研发、教育等行业也已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潜力。估计未来上海仅高端医疗和养老产业至2020年就将达到2 500亿元的产出规模,而到2025年将达到3 500亿元的规模。
四是健康经济必将成为浦东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仅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2012年浦东新区“三大三新”产业增长7.5%,但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增长达到10%。经过十多年着力打造上海“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浦东的金融、航运、贸易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快速增长后,增速回落是必然的,而且正在展开的产业结构调整还要淘汰、转移出去一部分产业项目,这意味如果没有一批体现浦东优势的新项目导入,经济增长的压力会更大。这类项目就是体现上海和浦东独特优势的健康经济项目。
实现转型发展必须要有驱动力,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力是科技创新驱动力和产业创新驱动力。后者就是要培育壮大高科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替代失去竞争力的传统产业。上海和浦东转型发展中的最大难题是,失去竞争力的传统产业,或者在政府淘汰“两高一低”项目和淘汰过剩产能中被淘汰被转移,或者在商务成本导向下按市场规律自动被淘汰或被转移到其他地区,这样就给经济增长带来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努力提升的传统优势产业,其进步的过程相对缓慢,甚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地区竞争中遇到很大的成长压力,无法提供更多的增长贡献、就业贡献和财富贡献。这就是所谓的转型阵痛。解决这个阵痛,就要找到那个更具优势、更具贡献力的发展领域,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健康经济。(www.zuozong.com)
一是健康经济具有强劲、稳定的现实需求,可以为上海与浦东的转型发展提供最积极的长期动力支撑。转型发展的驱动力来自现实的发展需求,来自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形成的新需求。当人们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得到满足后,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就是健康与文化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可以说在未来的中长期发展中,提高健康水平将成为奔小康、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衡量标志,也必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之一,上海与浦东转型发展必须把握这样一个趋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认为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第五波财富”。
二是现代健康经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引领,这正是上海和浦东转型发展最需要的驱动力量。健康经济正成为本轮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中的引领性发展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上应用广泛,不仅可以带来医疗技术的革命性进步,而且还将提升众多健康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包括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生物药品、保健养老等。医疗器械领域的智能化改造成为智能制造的重点发展领域,3D打印在医疗中的积极应用成为市场培育的重要示范领域,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构建起来的医疗健康信息网络成为平台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提升健康经济的竞争力,让我们找到了有效促进转型发展的现实路径。
三是健康经济具有极强的产业带动性和就业促进效应,可以为上海和浦东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转型发展是以社会稳定、充分保障市民的就业机会为前提的。我们不用健康产业,而用健康经济的概念,就因为它具有产业群广、产业链长、属地化强、公益与市场混合的四大特征,就因为它有很强的带动性和影响力,可以带动一批就业型行业如护理、餐饮、住宿、保健、旅游、体育等发展,这也是健康经济不同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的地方。
发展健康经济离不开金融、航运、贸易的支撑,同样它也可以为推动和提升上海的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提供各种新动力、新机遇。特别是上海“四个中心”中的国际经济中心,以前我们更多地把它理解为工业经济。随着上海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对国际经济中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它不仅包括了工业经济,还包括了服务经济,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产业融合发展的今天,这个经济更多表现为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范围经济、平台经济、健康经济、绿色经济、文化经济。浦东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如何进一步打造国际经济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健康经济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向。
一是健康经济的广范围性可以为上海和浦东的“四个中心”建设提供丰富的实体支撑。健康经济不仅包含医疗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健身养生服务业,还包括医疗器械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保健食品制造业等。这些健康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带动效应,如医疗服务业发展可直接带动住宿业和旅游业发展;医疗服务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数字产业发展以及新材料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提供积极的市场需求。特别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高度结合的健康经济,还将带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孕育与发展,对提升上海和浦东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意义重大。
二是健康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可以为上海和浦东的“四个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对外辐射力和带动力。上海的工业曾对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发挥过积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但这些年来工业的对外影响相对下降。虽然金融、航运和贸易的对外影响有了明显提高,但缺少了国际经济中心的对外影响,上海的“四个中心”或者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功能就是残缺的。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和寻找能够体现上海最大优势,更能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功能的经济领域。这就是健康经济。健康经济提供公共产品,但更多提供市场化产品,可以实现跨国、跨地区发展。健康经济更依赖于人才、技术、资本和大市场,更容易先在国际大都市形成创新资源与总部集聚,形成特有优势和对外辐射力和带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