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上海修订《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信贷推出更加灵活的用前补助、后补助、贷款贴息等措施。12月28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推出“科技创新板”,这既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截至2015年上半年,“3+X”服务体系共帮助1 421家科技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61.39亿元。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近年来,科技金融的结合在上海受到高度重视,依托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金融市场资源,上海在推动科技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成效诸多,金融与创新的结合形成“鱼水之情”,迅速融合发展。

政策频出,科技与金融融合力度明显加大。上海早在2010年就由市财政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包括以10亿元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投资参股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和引导上海市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设立20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帮助商业银行提高张江高新区、紫竹高新区和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等区域内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信贷坏账容忍度”;设立10亿元的投资专项资金与商业银行的“投贷”“投保”联动机制,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倾斜力度。2013年,上海修订《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信贷推出更加灵活的用前补助、后补助、贷款贴息等措施。2015年,借助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契机,上海推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科技创新券,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活动的补贴力度。5月在上海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明确了科技金融的发展方向,如科技信贷、风险投资、科技保险以及资本市场等。随后8月份出台的《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了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的主要举措,提出探索投贷联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设立大型政策性担保基金等8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12月28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推出“科技创新板”,这既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

资本市场带动科创投资方兴未艾。资本市场作为资金、信息集聚的枢纽在科技金融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在这方面也积极推动资本市场服务能力的提升,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拟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框架内设立战略新兴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板,并积极鼓励科技型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融资。截至2015年8月,上海企业在创业板上市35家,在中小板上市28家,其中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有29家得到过科技小巨人工程支持,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中有10家受小巨人工程支持。此外,截至2015年7月底,上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企业为261家,占全国的8.55%。(www.zuozong.com)

资本市场上市“退出”渠道的畅通提高了创业资金投资于科技企业的热情,上海已成为全国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地区。2014年,上海的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本总量达到758.47亿元,投资机构数量达到465家,投资案例数目达235起,投融资规模为15.46亿美元,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广州。

科技信贷服务体系基本成形。在上海市科委主导下,上海构建了“3+X”的科技信贷服务体系,“3”即微贷通(科技小微企业微贷通贷款)、履约保(履约保证保险贷款)和信用贷(科技小巨人信用贷款)三大核心产品,“X”指满足某类企业特质的个性化科技信贷产品。截至2015年上半年,“3+X”服务体系共帮助1 421家科技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61.39亿元。同时,上海还积极推动诸如浦发硅谷银行、传统商业银行的科技特色支行、小贷、新型金融机构等发展,已在张江、杨浦等地设立了37家科技特色支行,对科技型企业授信余额达到1 300多亿元。此外,上海还通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与15家银行、8家保险公司、31家投资公司、8家投资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出系列金融服务,提高金融与科技企业对接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