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规划部署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规划部署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三)“十一五”时期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部署中央关于“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的部署,体现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四)西部大开发十年成就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规划部署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阶段、重点区域

1.战略目标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2.三个阶段

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见表10-9。

表10-9 西部大开发的三个阶段

(续)

3.三个重点发展区域

(1)成渝经济区

区域范围: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成渝经济区的区域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

战略定位: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成渝经济区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成渝经济区规划》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区域范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和玉林崇左两市物流等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拥有沿海1595km海岸线,深水岸线160多km,是国内仅存的未大规模开发的连片沿海岸线,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功能定位: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战略重点:优化国土开发,形成开放合作的空间优势。完善产业布局,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优势。提升国际大通道能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拓展开放合作的新空间。加强社会建设,营造开放合作的和谐环境。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

发展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3)关中-天水经济区

区域范围: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区域优势:战略区位重要,科教实力雄厚,工业基础良好,文化积淀深厚,城镇带初步形成。(www.zuozong.com)

战略定位: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区域目标:

1)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到2020年,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2)创新能力有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

3)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覆盖经济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提高。

4)城镇化水平有新提高。实现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形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城镇群集聚发展,城乡统筹取得突破,城镇化率达到60%。

5)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6)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渭河干流达到Ⅲ类水质,中心城市市区空气中SO2和NO2含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二)“十五”时期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部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力争用5~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开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

(三)“十一五”时期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部署

中央关于“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的部署,体现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

(四)西部大开发十年成就

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1)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国家投入带动了社会投入,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开始得到解决。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显著加强。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项目已经开始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一手抓关系西部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手抓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小项目,使各族人民不断得到实惠,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国家把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和重大任务,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东西合作和对外开放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