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其总体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3)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措施,逐步做到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奋斗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www.zuozong.com)

1)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4)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5)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支持城乡居民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住房问题,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4.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