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寿宫:江西人的聚会之所和历史遗迹

万寿宫:江西人的聚会之所和历史遗迹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想能多找到一些关于建昌府人的痕迹,听说原来在这一带有个万寿宫,现在是武汉市第七中学。万寿宫是江西人在外地常建的建筑,里面主要祭祀许真君(许逊),当然更是江西同乡聚会议事的地方,类似江西同乡会馆。她还说,这石磉一定是江西会馆的遗物。时间过去了几百年,江西会馆早已不见踪迹,可喜的是,这里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都知道七中的前身是万寿宫,太平天国时期还被东王杨秀清作为官邸。

万寿宫:江西人的聚会之所和历史遗迹

我想能多找到一些关于建昌府人的痕迹,听说原来在这一带有个万寿宫(江西会馆),现在是武汉市第七中学。《江汉史话》记载:“万寿宫建于清康熙年间,由江西南昌、临江、吉安、瑞州(高安)、抚州、建昌六府在汉商号集资而成,花费白银数十万两,建筑规模颇大,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39年《新生月刊》创刊号也曾这样记述,“汉口的会馆建筑最为宏壮者,为江西帮的万寿宫”。万寿宫是江西人在外地常建的建筑,里面主要祭祀许真君(许逊),当然更是江西同乡聚会议事的地方,类似江西同乡会馆。

武汉市江汉区政府办公室1983年的《关于汉口万寿宫今昔情况的调查报告》记述:“万寿宫的主体建筑费时三年,附属建筑用了近十年时间,在建宫过程中,曾雇用舟船三百多只,从江西、湖南、云南等地运来建筑材料,砖瓦由江西景德镇等名窑烧制,石料采用汉白玉、青麻石等优质品种,宫房的漏檐都是锡铸造。1934年,大殿毁于大火,1938年,日军炸毁了后花厅。1946年,办了汉口私立豫章中学。1950年,由市民政部门接管,宫内文物如:金丝披垫、帷幔、八仙椅等由省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文物征集。1953年,豫章中学改为武汉第七中学。”从万寿宫的建设时间可以看到,建昌府商人至少在康熙年间就已经进入了汉口这个颇具规模的药材市场,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捐资修建万寿宫。

《江汉史话》中的记载

我找到了武汉市第七中学,这所中学在一个狭小的巷子里。门卫听到我要找江西会馆也很热情,他说,这里就是江西会馆,我很奇怪,门卫怎么知道这样面目一新的中学是江西会馆呢?门卫把我领进校门,原来在大门口几米远的地方就有一块牌子,介绍了这个中学的前身是江西会馆。这时迎面来了一位老师,门卫说是教导主任,我立即请教,问他里面还有什么江西会馆的遗迹。主任客气地说,你可以进去看看,我们学校范围不大。门卫带我进去,看到一堵墙上有一个麻石门头,还有石刻匾额“文光西照”,端详许久,觉得这石门头应该是故去的江西会馆旧物,“文光西照”这堵墙可能是豫章中学的陈迹。

武汉七中在一条狭小的巷子内

清代江西会馆图(www.zuozong.com)

七中门口的江西会馆介绍

紧挨着老师宿舍的墙根,旁边还有一块介绍文字的小木板,写明康熙年间建设江西会馆的时候这棵银杏树就扎根于此

在宿舍旁边有一个石墩,是万寿宫(江西会馆)大殿柱子的石磉

再往里面走,看到一棵高大的银杏树,紧挨着老师宿舍的墙根,旁边还有一块介绍文字的小木板,写明康熙年间建设江西会馆的时候这棵银杏树就扎根于此。在宿舍旁边还有一个石墩,一看就知道是大殿柱子的石磉。这时从房间里出来一位女老师,介绍说是修地面的时候从地下挖出来的。她还说,这石磉一定是江西会馆的遗物。

时间过去了几百年,江西会馆早已不见踪迹,可喜的是,这里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都知道七中的前身是万寿宫(江西会馆),太平天国时期还被东王杨秀清作为官邸。时间的流逝没有湮没江西人、建昌府人在汉口经商的这段历史,江西会馆的故事他们还将一代一代地讲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