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南安阳姚本仁的“万应膏药”

河南安阳姚本仁的“万应膏药”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河南省安阳市,只要提起“姚家狗皮膏药”,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宗黄堂大槐树”药铺遗址民国时期“宗黄堂大槐树”的加工作坊姚家的膏药在姚本仁时期叫“万应膏”,后更名为“阿魏麝香狗皮膏”,现名“安阳膏药”。1956年,成立安阳膏药厂,姚家狗皮膏药更名为“安阳膏药”。2017年7月26日,我来到河南安阳市姚家胡同,见到了60多岁的姚氏第十四代“安阳膏药”传人姚爱君。

河南安阳姚本仁的“万应膏药”

建昌药业一直有做膏药的习惯,南城解放前做膏药出名的为吴氏三兄弟,是祖传中医外科,老二吴春荣的膏药质量最好,受到人们的称赞。南街原来广播站隔壁的那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砖木结构三层楼,店主就是吴春荣,估计南城很有一段时间,所用的膏药大都出自吴春荣的药店。

我小时候常听见隔壁一位老人说起“安阳膏药”,她没文化,但对膏药这么熟悉,个中缘由就不得而知。近期我才发现,南城做膏药的大人物,在明末就有了,这个人叫姚本仁,对于他的事迹,南城史料未见记载,却在河南《安阳县志》发现对他的记录。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安阳县志·卷二十八·识余》记载:“姚本仁,字恒中,江西南城人,精医术、游京师崇祯七年(1634),授赵府医正,顺治三年(1646)赐官太医院,五年(1648)请假归老于邺,卒年八十八,本仁精制万应膏,名布海内,子孙守其方,至今弗绝,四周行旅过鄴下,无远近争市之,谓敷贴辄有奇验云。”姚本仁明代晚期出游行医闯天下,前清时期在河南安阳不但帮人看病,还做“万应膏药”生意,名闻遐迩,姚家是膏药生意一直延续至今。

在河南省安阳市,只要提起“姚家狗皮膏药”,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安阳中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沿袭其配方生产,把膏药始祖“姚本仁”当成他们的金字招牌,写出了姚本仁的许多故事。不管故事如何演绎,都绕不开江西省建昌府南城县的姚本仁,姚氏“敷贴辄有奇验”的膏药,能在安阳名传四方,他这一身本事,是在建昌府药业大环境下锤炼出来的,他才有胆量去异地行医、买药,他带去了建昌药业一套膏、丸、丹、散的制作技术,他既是医生,更懂得药物炮制加工,在安阳自制“万应膏药”为人治病。用现代江西中医药界的话来说,姚本仁是“盱江医学”和“建昌帮药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安阳县志·卷二十八·识余》记载:“姚本仁,字恒中,江西南城人,精医术、游京师,崇祯七年(1634),授赵府医正,顺治三年(1646)赐官太医院,五年(1648)请假归老于邺,卒年八十八,本仁精制万应膏,名布海内,子孙守其方,至今弗绝,四周行旅过鄴下,无远近争市之,谓敷贴辄有奇验云。”

明代崇祯元年(1628),姚本仁从江西建昌府南城县出发,远游行医,他行至安阳(彰德府)后,在这里落户开店行医、卖药,传说他曾将一家入棺送殡的少妇救活,一时在安阳名声大噪,被人们誉为“姚神仙”。这样的传说在古代医药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这样的故事不管真实性如何,至少可以看出姚本仁的医术和用药在当地得到人们的认同,才会把他“神化”。

安阳是明成祖第三子朱高燧封藩的地方,是为赵简王。崇祯七年(1634),赵简王听到姚本仁医术高明,把他招为王府良医所医正。崇祯晚期,明代江山风雨飘摇,姚本仁离开王府,自制跌打损伤的狗皮膏药,先在安阳、黄河一带广为布施,疗效甚好,名气不小,以至于后来“名布海内”。清顺治三年(1646),姚本仁被请到宫廷的太医院工作了两年。顺治五年(1648),他请假告老回归安阳,居住在安阳(彰德府)鼓楼后街东头大槐树院内,开设姚家膏药铺,店铺名“宗黄堂”,店铺门楣挂“太医正传”匾额,世代相传。“姚氏宗黄堂”看病兼卖药,“姚家膏药”是他的主要产品,姚本仁采用内病外治,贴敷治疗的方法,专世营生。因他做的“姚家膏药”是用狗皮托底,世称“姚家狗皮膏药”。

姚本仁享年88岁,他有四个儿子——长子舜夔、次子舜臣、三子舜朝、四子舜庭。老二和老四继承了“宗黄堂”膏药店。两兄弟的大商号还是“宗黄堂”,只是分别用了“某某记”以示区别。老二舜臣在姚家胡同路北开膏药铺,“金牛”为记。老四舜庭在鼓楼后开膏药铺,“大槐树”为记。老四很有销售技巧,店铺开张之初,膏药全部施舍分文不取,又地处闹市中心,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再后来,老二的“金牛”记由儿孙传承,老四的三个儿子分家,由他的三个儿子传承下去,大商号仍然是“姚氏宗黄堂”。

重印的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安阳县志》

安阳城的姚家狗皮膏药清代“宗黄堂大槐树”药铺

老四舜庭有三个儿子,长子大谋、次子大士、三子大千,兄弟三人分设长门、二门、三门三家膏药铺。长门仍在原址字号不变,“大槐树”为记,二门在鼓楼后14号“金狮”为记,三门设在姚家胡同路南“金鹿”为记,从此安阳城的姚家狗皮膏药有老门“金牛”、长门“大槐树”、二门“金狮”、三门“金鹿”为记的四家药铺,其中长门“大槐树”声誉最高,世代相传。

“宗黄堂大槐树”药铺遗址

民国时期“宗黄堂大槐树”的加工作坊(www.zuozong.com)

姚家的膏药在姚本仁时期叫“万应膏”,后更名为“阿魏麝香狗皮膏”,现名“安阳膏药”。专治手足麻木、腰腿胳膊痛、男子气块、妇女血块、腹内积聚、筋骨、关节、胃寒诸痛等症。它的制作分熬膏、摊膏两大主要过程。熬膏以香油为主,把香油加热、待滚后把血竭、连翘、乳香、没药、阿魏等20余种药料下锅炸透去渣滤净,炼至滴水成珠后下黄丹,用清水淋洒去火毒熬成黑膏油。摊在制好的狗皮上便成为狗皮膏药。“姚氏宗黄堂”狗皮膏药沿袭了360多年。

“宗黄堂大槐树”的广告雕版

“宗黄堂大槐树”的广告

1953年,姚氏宗黄堂公开了姚家膏药的配方及生产工艺。1956年,成立安阳膏药厂,姚家狗皮膏药更名为“安阳膏药”。1984年,企业更名为河南省安阳商都制药厂。1996年,企业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也是河南省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1997年,安阳有关部门拍成电影《狗皮膏药》,讲述了姚姓中医世家狗皮膏药的故事。2000年,更名组建安阳中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安阳中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国家药品生产GMP认证,主要产品有“安阳精制膏”“香药风湿止痛膏”“安阳膏药”“安阳固本膏”等,产品销往国内外。姚氏膏药的招牌虽然给了制药厂,姚家的后人却没有把这门手艺丢掉。改革开放后,姚家十三代孙姚铁保手工制做狗皮膏药,80多岁的姚铁保前几年去世,该手艺由他的儿子姚爱君继承了下来。

2017年7月26日,我来到河南安阳市姚家胡同,见到了60多岁的姚氏第十四代“安阳膏药”传人姚爱君。由于姚铁保手工自制“安阳狗皮膏药”在安阳家喻户晓,所以姚爱君制做的膏药在安阳还是颇受欢迎。我在他家里待了二十多分钟,就有两人先后来找他买膏药。

姚家胡同位于安阳市老城区中心,长不足200米。300多年前,这条街仅是一条很窄的小胡同,只有五六米宽,中间还有一个小十字路口。以前,胡同的路北全是姚家生产膏药的作坊和门市。

今日的姚家胡同

姚家胡同地名标志

姚爱君带我们去看了姚家胡同和“大槐树”院子,那是他的祖屋。那株经历了几百年的老槐树不见了,院子也没有过去那样规整,门头还在,只是里面成了一个大杂院。

我们漫步在姚家胡同,姚家胡同的地名标志牌很醒目,两边的老屋也年久失修。姚爱君边走边说,他知道祖上是来自江西南城,只是没去过,上辈人这么说,下辈人也就一代一代这样传下去,他们的下一代也知道祖先来自南城。他说,这些老屋都有150多年了。陪同我的齐老师笑着说,这里现在是危房,早就没有住人了。几百年过去了,这里留下的是一段历史的记忆。现在的姚家胡同,依旧保存着原貌。在即将进行的南大街旧城改造中,这条胡同将完整保留下来。今天,姚家胡同和狗皮膏药的故事,已经成为安阳古城文化的一部分。

胡同里面的房子虽然不是姚本仁当年的旧物,但是大槐树这一带是姚本仁膏药店的创始地。安阳城古代城墙范围内不是很大,地方史专家齐老先生说,安阳过去城内只有2平方公里,姚本仁在中心城区有这么一块地盘是很不错的。我站在老槐树院子门口,陷入了沉思,仿佛看见姚本仁长袍马褂在这里坐堂问诊,人们在这里进进出出的热闹场景。300多年过去了,建昌府—彰德府—赵王府—清宫太医院——姚家胡同膏药店—建昌药业,形成了一个历史链接,成全了这个古老的故事。

姚家狗皮膏药

《沧桑老城》书中的《姚家胡同寻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