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城老字号:四代与中药结缘

南城老字号:四代与中药结缘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7年6月,南城供销社的郑光辉家里发生了一件大喜事,他的老父亲从马来西亚回来了。1926年下半年,郑文卿同乡友邓发生一起去了马来西亚槟城(槟榔屿)。1930年,家里才接到郑文卿由马来西亚寄到南城东街“陈茂泰”瓷号代收的信件,真是家书抵万金呀。他们最先在南城租用江西酒厂车间做饮片,运往马来西亚,后来到广州发展也是做中药材,现在已在马来西亚发展,办厂做草药加工生意,郑先生一家四代与中药业结下不解之缘。

南城老字号:四代与中药结缘

1957年6月,南城供销社的郑光辉家里发生了一件大喜事,他的老父亲从马来西亚回来了。郑文卿老先生衣锦还乡,回来后买了北街李丰泰的老宅,装修一新,大门口门额镶嵌一块瓷板,上面写着“荥阳郡郑氏”,显得分外醒目。当时我还很小,只是跟着大人看热闹,进屋的那天郑家请了南城最好的厨师去他家里主厨,郑家新屋许多人进进出出,简直把他家里当成了展览馆来参观,在县城内红了半边天。

民国时期,南城在闽西、闽北开药店的人很多,中药货源主要靠南城运送过去。郑文卿,字源茂,原居住在南城徐家乡刘湖井村,那时的郑文卿只是在家乡同乡民结伙一起推土车,有时候推土车运送药材到福建的光泽、邵武建瓯、南平一带,赚取一些力资。1926年春天,他又同几个推土车的乡友一起从南城运送药材去福建建瓯“毛福春”药栈,店主也是南城老乡。离开南城后,在路上走了几天,不幸在途经建宁县境时遇到土匪抢劫,左腿还被刺了一刀。到了建瓯,虽然得到店主的谅解,自己也过意不去,愿意免费帮工一段时间,作为赔偿店主的损失。在药店帮工也算是学习吧,本来运送药物期间他就认识了许多草药,在建瓯帮工“学习”了一段时间,中药知识增长不少,建昌人的炮制“门道”也学到许多。

1926年下半年,郑文卿同乡友邓发生一起去了马来西亚槟城(槟榔屿)。这一去就是四五年,与家里没有音讯,留下妻子和一儿一女。1930年,家里才接到郑文卿由马来西亚寄到南城东街“陈茂泰”瓷号代收的信件,真是家书抵万金呀。后来,郑文卿就一直在马来西亚发展,在槟城做生意,而且稍有成就。他在槟城娶梁氏为妻,生育三个儿子光良、光民、光顺和四个女儿光莲、光蓬、光容、光芳。

郑文卿先生的全家福老照片

郑文卿在马来西亚经营中药材生意,店号为“卫安药行”,并且兼营橡胶种植业,马来西亚人觉得“卫安药行”的中药材地道,郑先生的一套“制炒”方法当然是建昌府的技术,他卖出的饮片很好,所以药店的生意也还不错,郑先生除了在马国要抚养一家人,还每月寄回外汇补助老家妻儿生活所需。

郑文卿先生早年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的“卫安药行”(www.zuozong.com)

1954年4月,郑文卿离乡背井28年后,终于回到了家乡与亲人团聚,回乡后还出资修建宗祠。在马来西亚他还接到南城水利局的信函,请帮忙购买水平仪,他买好水平仪后于1957年专程回国,向南城水利局赠送一了台价值1150元的水平仪。在槟城生活几十年,本想老了回国定居,不料在1973年11月25日因高血压不幸去世,享年66岁,郑光卿老人的商号由两个儿子继承。

这两间药店是郑老先生的孩子开的,也有几十的年历史,之前郑老先生的药店是租的,50年租期。在他去世后几年,租期也到期,孩子们分家,各自开店,商号还是“卫安药行”

郑文卿的儿子郑光顺在槟城与华侨陈先生又合资开办中药店,经营祖国中药材。1992年10月,郑光顺和陈先生回国参加樟树中药材交易会,与江西省药材总公司洽谈中药材的贸易事项。郑光顺回到南城,参观南城建昌帮中药饮片厂,并且提出订货计划。他们都说祖国的中药材质量好,价格便宜,南城建昌帮中药饮片厂加工的饮片,符合槟城市场的需求,许多饮片超过槟城市场的其他饮片。

郑光卿的曾外孙高建安、高建江在马来西亚办的草药加工厂

郑光卿的曾外孙高建安、高建江也走上了经营中药材的行当。他们最先在南城租用江西酒厂车间做饮片,运往马来西亚,后来到广州发展也是做中药材,现在已在马来西亚发展,办厂做草药加工生意,郑先生一家四代与中药业结下不解之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