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原则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原则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保证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也就是说,构建专业教学标准必须遵循规范性原则,使其达到规范化的要求,从而更好地规范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所谓标准制定程序的规范就是标准从制定到批准发布都有一整套严格的工作程序。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必须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即便于执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应是同一类型或同一层次的职业教育所共同遵循的基本质量标准。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原则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在《时代的选择: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一文中提出了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几条基本原则,即以结果为导向、以可应用为目标、以可测量为原则、以提高质量为宗旨[13]。林永柏先生在《试论制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文中更为详细地提出了制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八个原则,即系统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权威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和主体多元化原则[14]。这些对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都是适用的。这里仅就以上几个原则来加以强调说明。

(1)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为保证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强调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自身性质的必然要求,只有突出就业导向,才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出发进行专业定位,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知识逻辑关系的束缚,强调根据职业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以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2)规范性原则。标准作为规范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效工具,其本身必须是规范的。也就是说,构建专业教学标准必须遵循规范性原则,使其达到规范化的要求,从而更好地规范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为此,要求标准涵盖的内容是规范的,标准制定的程序是规范的,标准表达的形态也是规范的。所谓内容规范就是要求标准所涵盖的内容具有全面性,要体现质量标准的系统性;质量标准各构成要素之间要做到层次分明,具有内在逻辑性;标准的指向要清楚,内涵要准确,外延要清晰,要求要具体。所谓标准制定程序的规范就是标准从制定到批准发布都有一整套严格的工作程序。所谓标准表达形态的规范就是对标准制定要有技术性要求,标准文本所使用的术语和概念、计量单位等都要符合技术要求。(www.zuozong.com)

(3)可操作性原则。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必须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即便于执行。为此,一是标准要适度细化,不能过于笼统。二是各项指标及其观测点的规定必须具体化、规范化、统一化、程式化、格式化、明晰化。对于需要量化的各项指标应加以量化,规定数量上的要求,使之具体化和精确化,建立起准确有效的数据指标体系;对于那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则要做出定性的描述,提出明确的要求,将定量与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定量与定性相互补充。

(4)基础性原则。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应是同一类型或同一层次的职业教育所共同遵循的基本质量标准。鉴于地域、经济和职业院校整体发展水平等原因,各院校在办学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标准在构建中要切实考虑到不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有状况,结合社会经济变革的需求,制定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最低要求标准。也就是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客观要求,制定出符合专业教学实际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做到规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既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各专业的教学水平,又有利于办出专业特色和开展多样化人才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