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经济的复归——社会主义经济

市场经济的复归——社会主义经济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经济有三个基本特征。所以,只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有认识市场经济的本源,才能理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只有认识市场经济变异的根源,才能理解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只有认识市场经济复归的必然性,才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的复归——社会主义经济

如果说市场经济由满足需要转化为价值增殖、由劳动平等转化为剥削平等,从而生产力发展受到限制叫变异,那么再由价值增殖转化为满足需要,由剥削平等转化为劳动平等,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即由社会主义经济替代资本主义经济,则可以称为复归了。

市场经济复归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仅不改变社会化大生产,而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分工更细致、协作更广泛、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因此,社会化大生产是使市场经济复归的一般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一方面消灭剥削制度,铲除了市场经济变异的根源;另一方面还存在全民、集体和混合等多种公有制形式,企业仍然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还要求利益均等地交换产品。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市场经济复归的特殊条件。

社会主义经济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在社会主义的低级阶段,生产目的只有在市场经济中才能实现。因为,一方面人民对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现实所能提供的物质资料总是有限的,要使两者统一,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商品的使用价值代表劳动成果,商品的价值反映劳动消耗,市场经济使提高经济效益渗透到它的每个细胞。所以,只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www.zuozong.com)

第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劳动平等。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企业之间的劳动平等。由于生产资料等客观条件效能特别高,实现的超额利润不代表该企业的实际劳动,而是从生产力较低的企业转移来的,因此这部分利润应该通过价格、税收利息等经济杠杆转为国家所有。(2)职工之间的劳动平等。由于集体劳动而创造的生产力所体现的利润不代表个别生产者劳动的增加,因此这部分利润应归企业集体所有。对职工来说,只能根据各自的必要劳动获得报酬。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公平的经济环境,促进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合理竞争。

第三,运用商品形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由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这就突破了资本主义的狭隘眼界,使价值增殖规律促进生产力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这里,应该把商品形式与它的资本主义运用区别开来。例如,劳动力商品是大生产市场经济的共性,只是它的资本主义运用才使劳动者受剥削。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公有制使剩余劳动转化为公共财富,劳动者不再受剥削。因此消灭剥削制度并不需要马上取消劳动力商品;相反,劳动力商品的社会主义运用,不仅成为公共财富积累和按劳分配的形式,而且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尽其才。因此,充分运用劳动力、生产资料、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商品形式,既可以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又能为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不是偶然的,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和表现。只有认识市场经济的本源,才能理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只有认识市场经济变异的根源,才能理解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只有认识市场经济复归的必然性,才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