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这表明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是为劳动者及其需要服务的。明确和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讨论的热潮,澄清了糊涂观念,逐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发展生产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手段。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

任何社会生产总有一定的目的,一个社会的生产目的表明它的本质要求。这里所讲的生产目的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客观经济条件的产物,主要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决定的。所以,社会的生产目的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范畴,不管人们的主观意志如何,它都是客观存在和不会改变的。由于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以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同,不同社会的生产目的也有着根本区别。

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决定了它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因此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规律。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资本增殖,就是说是占有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利润。”[5]这一客观生产目的是通过资本家的活动来实现的,“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6]如果不能获得剩余价值,资本连同资本家便一天也不能存在,剩余价值规律内在地决定和支配着资本家的一切行动。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就是为追逐剩余价值服务的,至于劳动人民的消费,只有在保证资本家取得剩余价值的前提下才是必要的,因而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广大劳动者在社会范围或集体范围内联合起来,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与生产资料直接相结合,劳动报酬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公有制企业虽然也要赚取利润,社会也要对它们的劳动成果作必要的扣除,但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这些扣除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回到劳动者身上。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恩格斯曾预言,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7]列宁也指出,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充分保证全体成员的福利和使他们获得自由的全面发展”[8]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概括为:“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9]这表明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是为劳动者及其需要服务的。(www.zuozong.com)

明确和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流行着“为计划而生产”“为生产而生产”“先生产,后生活”等种种说法,因而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讨论的热潮,澄清了糊涂观念,逐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发展生产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手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