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两重性和相容性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两重性和相容性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不仅不是完全独立和相互对立的,而且是可以并存和有机结合的,因而体现了在分配关系上的两重性和相容性。在按要素分配中,由于不同生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对它们的评价标准和取得的要素报酬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容易造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差距过大。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两重性和相容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不仅不是完全独立和相互对立的,而且是可以并存和有机结合的,因而体现了在分配关系上的两重性和相容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也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分配制度;要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和健全按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因此,要使社会主义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就必须使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有机结合,使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促进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

在现实中,由于人们没有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以及价值规律和价值增殖规律,因此常常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不能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他们的理由是,商品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因此按劳分配是符合劳动价值论的;而非劳动要素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因此按要素分配是违反劳动价值论的。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因为一切商品都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一方面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由所有要素共同创造的。由于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生产为物质前提,因此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能全部用于按劳分配,必须留出一部分用于按其他要素分配。否则,其他要素所有者就不愿意提供生产要素,商品的再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实际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都要符合劳动价值论,都要遵循价值规律和价值增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再生产顺利进行,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现实中,按劳分配难以贯彻和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找到实行按劳分配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特别是在如何确定劳动量的问题上,难以制定统一的计量标准,容易形成“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倾向,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发展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和创新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在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虽然劳动者已经成为企业的主人,但是并没有改变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劳动者还必须向公有企业出卖劳动力。因此,以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来贯彻和实现按劳分配,不仅符合价值规律和价值增殖规律,而且符合社会主义的资金积累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因此,以社会必要劳动为尺度的按劳分配既能克服平均主义,又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因而可以取得调动生产者积极性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效果。(www.zuozong.com)

在按要素分配中,由于不同生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对它们的评价标准和取得的要素报酬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容易造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差距过大。为了避免和克服在按要素分配时可能形成的两极分化,我们必须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指导,正确评价生产要素的实际作用,从而确定其所有者的合理报酬。就现状来说,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劳资收入的差距过大,在国民收入中劳动报酬明显低于资本报酬,资本的强势地位与劳动的弱势境遇十分明显。在非公企业中部分劳动报酬被资本利润侵占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打击和制约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的两重性特点和相容性规律,深化改革经济体制和完善分配制度来加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