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个人效率的认可和推崇。几年前,笔者曾看到有人将计划经济体制比喻为“团体操”,意指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团队整齐划一,全无个人效率可言。市场经济体制则被喻为“踢足球”,凸显个性和个人效率,在此基础上,也有团队的整体配合。因此,市场经济体制被公认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当然,个人效率与团队精神的兼顾,往往不是那么好把握的。例如,南美足球推崇个人技术,欧洲足球重视整体配合,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又存在各自的弱点。可见,个人效率与团队精神在一个组织内部经常会构成两难选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团队精神被置于个人效率之上,个人效率总是被要求服从于团队精神。显然,两者关系被扭曲了。这也正是计划经济体制失败的原因之一。事实上,计划经济体制既无个人效率,又无现代社会意义上的团队精神。现代社会意义上的团队精神,是以对个人效率的承认和弘扬为前提的;团队精神则是对个人效率的凝聚和再弘扬。例如,一般认为,从市场经济体制中成长起来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比较注重个人效率,但是,那些成功的私企和外企又都有着良好的团队精神,合作、协调尽在默契中,而不是在口号中。所以,尽管个人效率与团队精神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难选择仅存在于操作层面,只要处理好与之相关的各种关系,就可以“熊掌”和“鱼”兼得。
组织的整体效率一般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其一,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和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和刺激个体的积极性,提高每个个体的效率。其二,通过分工与协作,扬长避短,建立个体间的互补机制,使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整合,达到N个1的和大于N,即整体效率最大化。毋庸置疑,整体效率是建立在个人效率的基础上的。组织要充分尊重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把个人的劳动成果同物质的报酬和精神的奖励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保证个人效率的持续提高。但是,整体效率又不是个人效率的简单相加。“自然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类社会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人。个人在组织内活动,就有相互适应、相互理解的问题;就有彼此合作、统一意志的问题;就有个性发展与组织需要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与组织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整体效率有关。没有团队精神的组织,和没有个人效率的组织一样,是不堪设想的。(www.zuozong.com)
如上所述,在操作层面,组织对个人效率或团队精神做出倚轻或倚重的选择,经常是两难的。这是因为,对个人效率或团队精神的过分弘扬,抑或过分抑制,都会造成对另一方的侵害。然而,社会经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又使我们不能忽视团队精神在各类组织中的培育。思考再三,笔者觉得应当指出以下三点。第一,个人效率应当建立在个人能力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其他的基础上。第二,对个人效率的追求,应在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鸟笼子”里进行,应尽可能保持与团队精神的一致。第三,团队精神首先应当重视个人效率,使体现团队精神的组织文化兼容个人效率,有助于提高个人效率。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站在组织管理者的角度,或员工的角度,对个人效率与团队精神的看法总是有差异的,简单地让谁服从谁,不仅不可能,而且不是好办法。唯有提高管理者的水准和员工的素质,才是化解这一两难选择的有效 途径。
(原载于《解放日报》,2002年6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