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森林植被区系特点
1.植物种类丰富,为全国之冠
云南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多山地区,境内海拔高差大,气候悬殊,加上地史上云南大部分地区未受山岳冰川的直接侵袭,特别是滇东南、滇南、滇西南的山地,不但是古老植物的避难所,而且在近代的复杂生境下也出现了一系列演化和繁衍,更增添了云南森林植物区系的丰富程度,云南森林植物以科属多样,种类丰富而著称,以致素来享有“植物王国”的美誉。
2.起源古老
云南有悠久的地质历史,远至中生代的三叠纪,当云南露出海面而成为陆地后,即出现大量的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进入第三纪后,特别是中新世以来,全省均处于热带、亚热带的湿润气候之下,被子植物和古老的热带植被特别发达。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发生了喜马拉雅山的抬升和青藏高原的隆起,使云南植物区系和植被得以逐渐的改变。特别是以后的冰期数度往复。对于云南省植物变迁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冰川时期,云南没有遭遇到大陆冰川的直接侵袭,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山岳冰川都带来了间接的影响。当时虽然滇西北和滇东北有山岳冰川形成,但滇中以南各地仍然气候暖润,成为古老的热带植物的自然避难所。同时北部山地成为古北大陆起源的古老植物的定居场所。在地史演变中,起源古老的植物在改变了的新环境中产生了新的适应、分化和繁衍,形成了现今极为丰富多彩和复杂的植物区系组合状况。
3.地区特有属、特有种多,树种丰富
据统计,我国种子植物中特有属有204个,而云南有108个,占52.9%,云南的特有种有14000多种,几乎占全国一半。据初步估计,其中木本植物占总数的1/4~1/3(3000~4000种);而组成森林的树种也在800种左右,乔木上层的优势种和较重要的成分,估计也在200种以上。特有种在云南的分布特点是:滇西北横断山区特有种多,特别是一些高山亚高山植物区系中更富于特有种;干热河谷地区,由于地形的局限性既保留了部分古老的成分,业产生了不少的特有种;滇东南的石灰岩地区和迎东南季风的热带山地,分布更多特有种。
丰富的树种主要集中在南部阔叶林中,而且表现在单位面积上的树种复杂多样。就组成森林主要树种的科属组成来看,裸子植物是森林组成中很主要的成分。其中如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云南油杉、云南铁杉、丽江云杉、长苞冷杉等,都是各类针叶林的优势树种。壳斗科树种又是云南多数阔叶林乔木上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壳斗科在云南有6属150种,种树占全国一半,其中组成常绿阔叶林重要树种的有栲属34种,石栎属的45种,青冈属31种;组成硬叶栎类林(即黄背栎林)和落叶栎类林有32种。樟科也是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云南有18属196种,种数也接近全国的一半。云南的森林树种中,还有许多是地方特有种,其数量之多冠于全国。
4.地理成分复杂,联系面广
纵观云南近代植物区系的分布,其地理成分的组成格式是十分复杂的。这是由于云南的植物区系既受地史因素控制,也受近代极其多样环境条件的强烈影响。在漫长的植物演变的历史过程中,不仅左右邻居地区的植物区系与云南发生各种途径的交流,而且还与世界各地的有关地区发生地理上的联系,而且联系面是很广的。
(二)主要森林类型的植被区系组成
1.热性阔叶林
其植物区系组成是以热带东南亚成分为主体,其次是热带的其他成分,温带成分极少,仅见于热带山地的高海拔处。云南的热性阔叶林中有数以百计的树种,其中重要的和具有指标作用的有:龙脑香科的望天树、云南娑罗双、云南龙脑香、羯布罗香、长毛羯布罗香、毛坡垒;还有肉豆蔻科的大叶红光树、小叶红光树、狭叶红光树,以及风吹楠属和肉豆蔻属中的若干树种;楝科中的麻楝、山楝、大蒜树、碧绿米仔兰等;桑科的大药树、垂叶榕、菩提树、胭脂木;藤黄科的大叶藤黄、云树;番荔枝科的王氏银钩花;天料木科的老挝天料木;隐翼木科的隐翼木;四树木科的四树木;使君子科的千果榄仁;玉蕊科的梭果金刀木、长柄金刀木;橄榄科的橄榄;榆科的大叶白颜树、云南白颜树;含羞草亚科的海红豆;夹竹桃科的盆架树、糖胶树;黄叶树科的暹罗黄叶树;大戟科的闭花木、二室棒柄花、木乃果、肋巴木;棕榈科的鱼尾葵、山槟榔、桄榔;茶茱萸科的假海桐;红树科的竹节树;桃金娘科的多瓣蒲桃、四稜蒲桃等。
2.暖热性阔叶林(www.zuozong.com)
暖热性阔叶林分布的纬度偏南,海拔偏低,所以,虽然森林的上层以亚热带所持有的壳斗科、茶科、樟科、木兰科为主,但伴生了大量的热带成分。此类常绿阔叶林的树种组成中,主要由壳斗科的栲属、石栎属;茶科的木荷属、茶梨属及琼楠属、厚壳桂属、黄肉楠属;木兰科的假含笑属、木莲属;杜英科的杜英属、猴欢喜属等属的一些树种组成,以及森林下层的多种热性阔叶林的树种。
3.暖性阔叶林
以壳斗科、茶科、樟科、木兰科等4个科的常绿阔叶树种为森林组成的主要成分是暖性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其他比较常见的科还有冬青科、金缕梅科、蔷薇科、杜鹃科、五加科、杜英科、山茱萸科、海桐花科、木樨科、紫金牛科、八角科、山龙眼科、芸香科等。各科之下的属与种,都具有热带成分,又有温带成分的特点。由于水分差异,暖性阔叶林有两种情况,其一,因分布纬度偏北,受干湿交替高原气候影响明显,故树种组成相对简单,比较重要的成分有壳斗科、茶科、樟科、木兰科、冬青科中的一些树种,此外还有蔷薇科的石楠属及胡桃科的化香树属、黄杞属;含羞草亚科的合欢属;山茱萸科的四照花属;榆科的朴属;清风藤科的泡花树属;紫金牛科的密花树属;铁青树科的青皮树属;无患子科的无患子属;榛科的鹅耳枥属等的一些树种。其二,分布在纬度偏南的中山地区的暖性阔叶林,其区系组成中,大致具备了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的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区系组成格式。特点是壳斗科、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杜英科、野茱莉科、冬青科、五加科、蔷薇科等科的树种都很丰富,在这些树种中,有常绿成分,也有落叶成分。
4.寒温性阔叶林
由硬叶栎类组成的常绿阔叶林是川西、滇北特有的森林类型。组成森林的优势树种是北温带广布的壳斗科中的栎属。根据古植物资料,此类植物主要起源于古地中海沿岸,即古南、北大陆之间的沿海地带。以后,由于喜马拉雅山的抬升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在藏东南的横断山脉北部,特别是金沙江一带的干旱生境,有了继续生存和种系分化、繁衍的条件。其中有的成分随着山系的抬升,逐渐适应了干湿交替明显,而且又是寒冷的高山气候,有的又适应于干热河谷山地。在近代的川西、滇北这一个分布区中,已分化出来的硬叶栎类种类中达20多种,云南境内也有15种以上。它们绝大多数是川西、滇北这一自然分布区内的特有种,有的树种仅为滇西北所特有,如帽斗栎、丽江栎、大理栎等。
5.暖性和暖热性针叶林
云南的暖性针叶林,主要是以云南松林为主的森林,思茅松林是云南最具代表的暖热性针叶林。这些分布辽阔的森林资源,不仅是云南森林的主要类型,而且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也有其区域特点。
作为暖性针叶林的主要成分的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秃杉、杉木,以及冲天柏等,都可成为针叶林的优势树种或以它们为主的混交森林。云南松是西南季风高原山地上的一种区域性树种,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以滇中高原为近代分布的多度中心,向四周扩展构成一个连续而密集的分布区。滇油杉同样也是以滇中高原为分布中心,但分布不如云南松广。冲天柏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滇西北石灰岩地区。
作为暖热性针叶林的成分,主要有思茅松和翠柏。思茅松是缅甸北部和越南北部广泛分布的卡西亚松的变种,仅分布于云南。从狭义上来讲,它也是云南的特有种,因它主要分布于哀牢山以西的思茅地区,故称“思茅松”。翠柏在云南仅分布于滇中至滇南的部分地区,面积有限。此种在贵州、广西、广东、海南以及国外缅甸、越南都有分布,所以它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区系成分。
6.温凉性和寒温性针叶林
温凉性针叶林是以铁杉为主的森林,寒温性针叶林是以云杉、冷杉为主的森林。
温凉性针叶林主要是云南铁杉林、高山林、垂枝柏林等类型。它是亚热带山地垂直带的一个自然带。分布在海拔2900~3200米的范围。这类森林的植物区系组成相当复杂,既有亚高山的成分,又有亚热带的成分,总体来看,植物属的组成以北温带和东亚的成分为主。云南铁杉中的上层优势种云南铁杉是一个稍为广布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云南铁杉的伴生阔叶树种也主要为北温带的属,如槭属、桦木属、栎属、榛属、松属、花楸属、杜鹃属等。在哀牢山、无量山一带的云南铁杉林中,更多见喜温暖的成分,出现一些热带起源的属,如白株树属、桤叶树属等,以及东亚分布式的八角属、茵芋属中的一些树种。高山松林中优势种高山松是一种分布于川西、滇西北、藏东南至青海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它作为云南松的地理替代出现于滇西北的中山至亚高山的向阳生境。垂枝柏林的优势种小果垂枝柏分布于滇西和缅甸的北部。
寒温性针叶林也称之为亚高山针叶林或云杉、冷杉林。此类森林的树种组成,大部分都是滇西北、川西南和藏东南这一个自然区域的地区特有种。在针叶树中属于此类特有种的有长苞冷杉、苍山冷杉、丽江云杉以及急尖长苞冷杉、川滇冷杉、中甸冷杉、怒江冷杉、云南黄果冷杉、油麦吊杉、大果红杉、怒江红杉等。此类森林的伴生阔叶树中多数也是由北温带的属所组成的,但也见有东亚分布的属,甚至热亚—热美间断分布的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