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安县: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本地发展

正安县: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本地发展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安县由政府有组织有纪律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了带动本地发展的劳务经济,这一做法和经验在贵州全省得到推广。一时间,正安县敢为人先的举动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截至2007年12月底,正安外出务工人数为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占劳动力总数的45%。另一方面就是扩大了正安县的外在影响。

正安县: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本地发展

在此后的30多年里,正安县的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是每一届班子都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从没有松懈过。同时,劳务输出的组织工作、管理工作也不断地得到加强,不断出新招。比如在农民工集中的沿海地区设立农民工服务工作站,轮流派出干部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用工企业对接与协调,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密切与外出务工人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切实为他们解决许多现实存在的难题。正安县由政府有组织有纪律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了带动本地发展的劳务经济,这一做法和经验在贵州全省得到推广。正安县政府逐渐形成了较有系统的劳务输出“一号工程”,将本地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外省务工,逐步形成了“内转外输、输转结合、以输为主”的劳务经济“正安模式”。

除了政府推动的有组织劳务输出之外,当地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打工潮”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走出一个人,致富一家人,带动一村人”,劳务输出呈现正向的带动效应,越来越多的正安农民老乡将自己的兄弟姐妹、乡邻乡亲带上了打工之路,实现了正安县劳动力的有效输出。1989年6月6日,人民日报以《转移——跨世纪的选择》为题,专门报道了正安的劳务输出的经验做法。一时间,正安县敢为人先的举动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

劳务输出从最初的“300娘子军”逐步发展壮大到近20万外出劳务大军遍及全国各地。截至2007年12月底,正安外出务工人数为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占劳动力总数的45%。其中常年务工为11万余人,季节性务工为6万余人。跨省务工为11.8万余人,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湖南、上海、江西、福建、北京、海南等地,其中以浙江和广东居多。(www.zuozong.com)

正安县开了贵州贫困山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有组织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先河,为贫困山区的兄弟县市劳务输出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板。常年在外务工的正安人,对正安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积极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最现实途径。按当时的工资标准,正安外出务工农民大部分人均年纯收入在万元以上,熟练技工年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一些有特长的务工者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2005年,务工农民通过邮局汇回的资金达4.5亿元,2006年为5亿元。一方面,劳务输出使务工者成为农民中首先富起来并富得快的人。最深远的影响是这些外出务工农民通过努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当地企业的骨干力量,有些已成长为农民企业家。另一方面就是扩大了正安县的外在影响。“尹姑娘·珍汉子”劳务品牌,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同时正安县也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

正安县的劳动输出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劳务输出较为成功的典范,也形成了贵州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较早的政府部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县。通过劳务输出,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的劳动收入,很多农村家庭从贫穷走向了富裕,很多正安人在外出务工期间掌握了发家致富的技术和手艺,为正安县后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积累资金、储备了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