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宫权力斗争:米西的权威始终无可替代

白宫权力斗争:米西的权威始终无可替代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白宫内部幕僚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是相当激烈的,其程度甚至可和他们和内阁之间的对抗相提并论。米西代表着权威,在早期的内阁会议里,负责协调各项争端的是他,激励大家讨论的是他,决定把事情搁置到次日再议的也是他。他纵容助手们炫耀他的职位和权势,其中一个人说:“里根的管理方式使米西有很大的活动空间。” J·贝克和米西之间的白宫大战,早在1980年竞选总统时就现出端倪了。

白宫权力斗争:米西的权威始终无可替代

   白宫内部幕僚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是相当激烈的,其程度甚至可和他们和内阁之间的对抗相提并论。里根当政期间,我想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最上层——J.贝克在第一任的铁三角中脱颖而出,他的成功可让我们看出这个游戏是如何进行的,以及政府应如何组织才能充分发挥效率,将此提供给未来将坐在同样位子的人做为借鉴。

   幕僚长的位置是任何一个政府机关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仅次于总统,因为内阁阁员大都有特定的责任、固定的日程表,并以国会中的某些委员会为合作的对象;而幕僚长的日程表和总统一样是不固定的,他必须面面俱到,考虑每一项主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必须预测可能出现的麻烦,并且尽力保护总统,站在总统的立场对抗其他的高级官员。

   卡特时代的财政部长布鲁门梭这么评论说:“你必须聪明,但绝不能太有智慧,因为很多决定都是基于政治现实的考虑,而不是最明智、最完美的。你必须有无穷的精力,努力不懈地工作,每天在20个左右的问题里打转。你必须在经常有二到十个意志坚强又具说服力的人出席的小型会议上,尽量采取低姿态。你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你必须对权力有概念,也懂得运用迂回战术,有勇气决定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讨论,什么时候该把事情完成。你必须有能力判断总统的个性,并了解如何才能吸引他的注意;你必须能做良好的政治判断,并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你必须非常强硬,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你也必须知道如何运用手腕,并随时准备做一些不堪的事。”

   J.贝克的成功实为教科书的最佳题材。他拥有以上所述的许多特质,而且有想使政府有为的强烈使命感。了解J.贝克如何脱颖而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米西先天的有利条件实在比他强得太多了。米西来自加州,长期以来都是里根的亲信,一向忠贞不二,和里根的派系保持密切联系,又对他的政治观点了如指掌。米西非常聪明、勤奋,而且对工作相当执着。他从1969年起就担任里根州长的幕僚,当时是法律事务顾问,后来还当了6年的幕僚僚长。在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时,他曾在里根处理加州大学校园学生运动时担任里根的左右手,也是里根和州议会共同制定福利计划时的谈判代表。此外他们的意识形态非常接近,他了解里根的思想,常能接下总统未讲完的句子而不怕出错,虽然他还不满50岁,里根已70出头,但他们本质上还是十分相似的。《时代》杂志的贝鲁特很敏锐地观察到一个现象,他说:“两个人都是温和而寂寞的,被迫四处散播微笑,对别人表示友善,可是真正的朋友却没有几个。”

   在里根的手下接管华盛顿之后,米西就变成万事通了:竞选时的幕僚长、政权移交时的监察人、新内阁委员会系统的设计者、政府的发言人,以及里根向新内阁及华盛顿政治圈宣导政策的代言人。而一些拥有加州经验的人,例如曾在萨克拉门托采访里根的《华盛顿邮报》记者卡侬全都紧盯着米西的一举一动。米西代表着权威,在早期的内阁会议里,负责协调各项争端的是他,激励大家讨论的是他,决定把事情搁置到次日再议的也是他。里根其他的亲信私底下都叫他“代理总统”或“内阁总理”。

   如果米西够精明的话,他应该早就意识到这些称呼早晚会让他吃亏,不过他始终没想到。他纵容助手们炫耀他的职位和权势,其中一个人说:“里根的管理方式使米西有很大的活动空间。”脾气温和、常咯咯大笑、永远打着保守的领带的米西,坚持自己并不是在制定政策,只是在执行里根的想法罢了。他向我保证说:“我可不是亚当斯那种类型的助理总统,我只是了解里根,也知道他对未来的期望罢了。”

   相反地,J·贝克是个外来的闯入者,这不只是因为他来自得州,也是因为他在1976午时曾替福特总统助选,使得里根未能获得党内提名,而和里根派趋同水火。在1980年时他又替布·什助选,和里根对抗。保守派分子知道双方的意识形态大不相同,都对他存有戒心。J·贝克来自休士顿的有钱人家,是个百万富翁级的共和党员,他不像里根那批强硬鹰派,难以妥协,因为他不是个冷血战士,他也不想推动新右派禁止堕胎或强制在学校祷告等规定。

   更严重的是J·贝克曾是布什的竞选总干事,并曾大力抨击里根所倡议的是“邪门经济”。

   高大、瘦削、薄唇、穿着永远考究光鲜、冷静得像个得州枪手的J·贝克,热爱政治的程度就像某些人对狩猎的狂热一般。事实上他也很喜欢在得州猎野火鸡——这是一种需要仔细策划、安排陷阱、耐心等候、全神贯注、把握时间,以及在重要关键快速而正确地反应的休闲活动。而这些也正是J·贝克的特征。他在政坛的表现和在猎火鸡时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是个聪明、谨慎、耐力十,足、又有决断力的人。他相当有见地,可以清楚地了解人、事、钱和选票之间微妙的关系,而且很擅长于运用自己的权力。在我和他面谈或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时,有一个字眼不断地浮现脑海,那就是 “控制力”——包括他对自我的控制力、对环境的控制力、以及对别人的控制力。J·贝克把自己的想法深藏心中,只和少数亲信分享。他很仔细地策划各项行动,该下手时绝不留情,他淡蓝的眼睛凝视着远方、蹑手蹑脚地逼近政治上的猎物,估量政治势力范围和计算选票的方式,正如打猎时观察天色或聆听火鸡发出的咯咯声来判断一般,挑战使他有活力,政治这种运动——尤其是胜利——更使他无比欢畅。

   J.贝克本是成功的律师,却在年纪稍长时突然对政治发生兴趣。他在1970年——也就是40岁时——放弃了法律,先在得州竞选首席检察官,不过没有成功。接着策划了二次总统竞选,曾在福特政府里担任商业部次长。他能获得里根青睐的原因之一,是他曾是里根强劲的对手,此外在1980年加入了里根阵营后,在其他顾问的反对下,他鼓励里根和安德森及卡特公开辩论,为了准备现场实况转播的辩论赛,他们反复地练习,最后证明J·贝克赌赢了——他一举赢得了里根和南希的信任。

   J·贝克和米西之间的白宫大战,早在1980年竞选总统时就现出端倪了。当时J·贝克的行情正逐渐看涨,他和狄佛都希望里根能更严厉地抨击卡特,以加强宣传效果。相反地,米西及里根的民意调查员沃斯林却希望将重点放在塑造里根的正面形象上。加州帮这些人——尤其是米西——都觉得J·贝克做得太过火了。

   J.贝克最后脱颖而出的主因在于米西向以平庸著称,而贝克却以爽快、有决断力闻名。米西做事经常拖拖拉拉的,喜欢殚精竭;虑地研究各项问题,而J.贝克却能很快地深入问题核心。更要紧的是狄佛多年来都是米西的助手,现在却希望取得平等的地位,而里根相交最久、最信任的加州政治战略家斯宾塞,劝里根舍米西而选J·贝克来出任幕僚长。在1976年福特的选战里,斯宾塞曾短暂地离开里根的阵营,而对J·贝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狄佛和斯宾塞都建议,让米西在正式组织之外担任里根的主要政策咨询顾问。

   1980年选战快结束时,他们俩安排J·贝克坐进里根的竞选座机里,以促进彼此的了解,也看看两个人能不能合得来,结果里根和南希都决定要用J·贝克。里根夫人对里根的人事有极大的影响力,所以她的支持是很重要的,里根也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像J·贝克这样的人来当助手,也就决定既往不究了。

   到了大选那天,里根告诉米西他已经选择了J·贝克来出任幕僚长。米西在惊讶之余受了很大的伤害,根据他一名助手的说法,他实在是“十二万分地渴望得到这个职位”,他另一位朋友告诉我里根的选择“彻底打击”了米西,他说:“我不认为里根本人了解这件事对米西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不过表面上米西对任何人——包括里根有内——都掩饰得很好。他迅即调整自己的心态,继续效忠里根,为自己选择了“总统顾问”这个职称,并且获得了制定国内和国家安全政策幕僚的管理权。而J·贝克的工作是“如何让火车准时开出”,也就是负责管理白宫。

   想要了解这场游戏的规则,也就等于是去了解政府核心权力运作的方式。J.贝克能够脱颖而出的主因是他深谙在白宫里获得权力的五大要诀。

   第一个要诀是划分职责。介贝克和米西正像其他彼此互不信任的人一样,先签订了书面契约——份一页长,在二栏里分别列出了彼此职责的文件,其中一栏让米西在总统和副总统都不在时来管理内阁(当时盛传他是“超级阁员”)。米西有权“协调及管理”国家安全和国内会议的幕僚人员,也就是在白宫之内制定政策;而J.贝克负责管理处理白宫以外事务的幕僚人员:诸如新闻办公室、政治办公室、讲稿撰写人、国会联络室,以及安排总统行程、约会和筛选送请总统批阅的文件等的幕僚。此外,J·贝克还有雇用及开革白宫各部门幕僚的权力,并得以使用照例分配给幕僚长的白宫西翼办公室。这个小小的据点,却代表了双重重要的意义:一来象征着J·贝克从此在白宫享有绝对的优势;二来这是最大的幕僚办公室,可做为铁三角每天的早餐汇报及大型的策略会议之用。而

   J·贝克身为主人,自然顺理成章地坐在餐桌的首位上。

   米西的一名助手告诉我,他们觉得米西好像接管了整个政府,不过J·贝克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了解黑格所说的白宫里三项权力的根源:文件的传送、总统日程表的安排、和新闻界的接触。J·贝克稍晚在一次和米西公开露面的场合里宣布:“到最后,所有东西都必须经过我的办公室,幕僚长将看到一切要转呈给总统的文件,而且也将负责安排各项约会。”而米西并不了解华盛顿比萨克拉门托要大得多,环境复杂得多,步调也快得多,自然也不了解管理总统贴身的事务——他的行动、言论和资料来源——有多么重要了。(www.zuozong.com)

   规则一:做J·贝克所做的事——确定自己和手下是最后一个检查进出总统身边文件的人。

   第二点,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诀,是J·贝克和狄佛结盟,而赢得了总统对他的信任。从萨克拉门托时代起,狄佛就是里根最亲近的幕僚,他以负责安排日程起家,后来变成公共关系专家,也为里根州长及日后的里根总统设计日程表。由于长期以来都是里根的伙伴,狄佛和里根一家之间比其他幕僚都亲密得多。他年方四十出头,就像他们的儿子一样,他了解他们的心情,可以从总统紧咬下颚的表情看出他隐藏的紧张情绪,也常和他开玩笑。其他的人常用狄佛传达坏消息给里根,因为他最了解该如何措辞。

   在每个竞选阵营里,以及每一个高阶层政治家的身旁都有狄佛这样的人存在。在他们这个政治体系里,米西负责管理整体政策,J.贝克专司拟订政治策略,而狄佛就是总统的专属幕僚了。他很少触及实际问题,所以还算不上能和米西、J·贝克鼎足而三,不过他一向在米西手下工作,很渴望在华盛顿能建立一个新的权力架构,所以精心策划出这种三角的权力游戏,而引进了J·贝克来中和米西的影响力。反过来说,J·贝克也需要狄佛来作为和总统之间的桥梁,为他撑腰,直到他建立起和总统间私人的信任管道为止。狄佛成了副幕僚长,也就是J·贝克的副手,他们俩连手贯穿了里根的首任总统任期,而且还合力对抗米西,这使狄佛和旧加州帮的关系大为恶化,他们都把他视为叛徒。

   规则二:如果你一开始并未获得总统的信任,寻找一个接近总统的人为你铺路,而在铁三角的情况下,必须确定中间人是站在你这边的。

   J.贝克的第三个要诀是召募了一群能力超强的幕僚为他工作,米西的幕僚则多是一些子庸之辈,其中有些虽然学识渊博——像是管理国内发展计划的经济学家安德逊,但却太偏理论,在政府组织中并不适合。

   J·贝克却积极地招募一流人才,里根也让他从共和党其他派系里挖墙角,所以有许多幕僚来自其他的竞选阵营。其中,达曼是J·贝克阵营里最令人意外的选择,也是幕僚中最重要的一位。他不仅负责筛选过滤文件,决定那些文件该送请总统签名,那些尚待进一步讨论,同时他也精于谋略,是个聪明且傲慢的人。他以前曾是政治学的教授,所以懂的、读的东西都比别人多,而且对权力有种知识分子特有的狂热,希望解开政府组织里所有的迷团,并透过精心策划及设计来把零零碎碎的片段组合起来。正像J·贝克一样,他也全心全意地想塑造一个有效率、有能力的政府,并且结合民主党主流及供给派共和党人这两股力量来达成里根的政治理想。

   规则三:努力寻找天赋好又愿意为你效忠的属下。

   第四个使J·贝克对里根这么有价值的原因,是他对政治的第六感觉。他对华盛顿权力结构的了解,以及他知道问题将如何演变、什么地区选票会减少、缺点到底是什么。(在华盛顿甚至有许多人说,如果他在里根第二任总统任内仍担任幕僚长的话,也许可把里根从伊朗事件中解救出来。)打从一开始,J·贝克就很了解华盛顿权力游戏的各种层面,而且积极地准备应付。接着又逐渐建立起政治网络,而此时米西还在为初人白宫陶醉着呢!米西只把华盛顿当做一个大型的萨克拉门托,仍想采用相同的方式来管理。其实他只了解这个竞技场的一小部分,也就是里根的周围而已。

   在这一小撮人里,他当然能称霸,而J·贝克很有耐心地等待着,在初期的交接会议上他很少发言,谦称自己只是个“新人”,并且让米西对外发布各项消息。可是到后来米西管理的范围愈来愈窄,只有他的内阁会议、策划小组和他收集的文件而已,再小的细节他都不放过,连他们的幕僚都曾抱怨他根本无法订出事情的优先顺序来做决策。在白宫盛传着的一个笑话是“什么东西只要一进了米西的公事包,就再也找不到了。”

   相反地,J·贝克的专长是订定策略、维持均势及分辨轻重缓急。他能够集中精神找出重点,选择行动顺序,排除困难,和重要的人物结盟。当米西忙着教导新内阁时,J·贝克已经开始拓展政治领域了。他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H·贝克(Howard Baker)及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麦科建立了政治关系;同时在发现斯托克曼是推动当前各项重大政策的主力后,立即和他结交。斯托克曼头脑好、动作快,和米西周旋的经验也相当丰富。此外贝克意识到国会中的右翼分子对他十分怀疑,于是迅速地塑造出一种广纳各方意见的形象,尤其对一位保守派分子欣赏的对象诺夫锡格特别留意,同时回电给国会议员时力求迅速,终于获得了各界的支持。贝克这一伙人都了解,新闻界的权力游戏中的重要性。他们努力地和电视及印刷媒体的记者、专栏作家们建立关系,而得以对外发布消息,解释各项策略,以及打击对手。而米西真正感兴趣的只是法治方面的问题,对新闻界保持着律师特有的戒心。米西的作风是让一切都无声无息地进行,虽然他也乐于和人沟通,不过不及其他白宫官员这么坦白。所以和新闻界的关系日趋冷淡。狄佛是一位和新闻界沟通的奇才,他知道人们会相信他们所看到的,于是刻意塑造出他和米西、J·贝克鼎足而三的形象,并且利用照片去传播这个讯息——不仅对大众,也对国会及整个政府组织。例如在1981年4月份《纽约时报》的封面刊载的铁三角的合照就是出于狄佛的安排。这张照片中三人并立,中间的是J·贝克,而非米西。

   规则四:建立和国会及新闻界的政治网路,并且勤于维系。

   最后也是最有力的要诀是J·贝克了解在华盛顿这种混乱的环境中,策略和技巧、长程计划和短期行动、政策和政治都是无法区分的。他认为这些必须结合起来,由技巧形成策略,由当前的行动来促成长程的计划。他注重行动和结果。而米西不然,他对组织团和长程计划深具信心,却缺乏在华盛顿管理的技巧,他的计划评估办公室原本是用来拟定政府政策议程的,结果却并非如此。

   有一个J·贝克的盟友说:“米西认为政府组织的方式是有固定模式的,而且人们也会照组织团上规定的来做,这种想法实在太天真了。”

   当米西还在忙着设计超级内阁的架构时(可惜并未成功),J·贝克已经迅速地创造出立法策略小组——个非正式的组织,功用是制定各项政策和策略以使送请国会审查的计划能顺利过关。这是达曼的主意,后来使J·贝克在里根第一任总统任期内国内政策方面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它的成员包括J·贝克的属下——狄佛、达曼、吉尔根、佛莱德夫和他的国会联络办公室助理都伯斯坦、斯托克曼,有时还有沃斯林或是财政部长黎根、交通部长路易士等。此外J·贝克从不公开向米西挑战,因为他不希望承担在斗争中可能落败的风险,所以有时邀请米西来开会,米西也大多欣然前往,而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就是如何应付国会和新闻界开始主宰着白宫的决策。而米西比较审慎的政策部署反而变得缓不济急。

   规则五:一旦球赛开始,你就得立刻进场,可没时间让你耍花枪。

   在1981年中期里根的立法政策雷厉风行之时,J·贝克掌握了主要的权力,而且有无上的权威对抗米西。他使里根的经济计划安然过关,而成为里根任内重要的政治成就之一。(另一项在国内政策方面可与此相提并论的是1985年到1986年间税法修正案的通过,这也是贝克的杰作,当时他担任财政部长。)1981年预算和税收二项法案的顺利通过奠定了J·贝克的地位和对里根的影响力。到了1981年底,连米西的手下都开始担忧老板已经失势。不过事实上他的建议对总统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到了1982年1月,国家安全顾问由克拉克接替艾伦,给了米西严重的打击。高大、声音低沉、说话温和、外表年轻的克拉克和里根是相交15年的老朋友,曾在加州高等法院工作,喜欢穿着灰色法兰绒的衬衫和西部马靴。他也喜欢骑马和牧场生活。他仅有处理国际事务的经验,是曾在国务院担任过黑格一年的助手,然而他曾在米西之前担任里根加州州长时代的幕僚长,所以可直接向总统报告(艾伦只能向米西报告)。当克拉克接管了国家安全事务之后,也接管了米西的半壁江山。铁三色成了四人帮,权力的结构也变得较不稳定,因为事实上米西、J·贝克和狄佛在第一年的合作关系是十分罕见的。J·贝克是在一种相当和谐的时刻窜起的,而在1982年初,据米西的朋友说他的感觉已经不太对了,而且觉得里根政府里已逐渐出现了鸿沟,不过总统对此似乎一无所知也毫无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