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由贸易区的积极作用与中国Shanghai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探讨

自由贸易区的积极作用与中国Shanghai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探讨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47年,世界上首个自由贸易港——雷格亨港在意大利诞生。这些自由贸易港或自由贸易区对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繁荣,吸引外商投资,提升技术水平,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林键探讨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港口国际物流贸易方面的贸易便利化举措,对国际物流贸易起到了带动作用。学者对自由贸易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功能梳理以及政策比较和营商便利化方面。

自由贸易区的积极作用与中国Shanghai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探讨

1547年,世界上首个自由贸易港——雷格亨港在意大利诞生。此后,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主营业务各异的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区,有以免税仓储、加工为主要业务的新加坡、中国香港自由贸易港,以从事转口贸易为主要业务的菲律宾自由贸易区以及以货物国际分拨为主要业务的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等。这些自由贸易港或自由贸易区对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繁荣,吸引外商投资,提升技术水平,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在借鉴国外自由贸易港或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试点,大致经历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8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为我国的贸易开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这些监管区域名称、功能业务侧重点、监管程度等有所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为了促进自由贸易,具有货物保税功能和享有退税、免税、免征等特殊政策。从功能上讲,自贸试验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各项功能;从发展形态上讲,自贸试验区是我国保税经济发展中的高级形态;从发展趋向上讲,自贸试验区是未来我国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区,是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区)的过渡形式;从运作模式上讲,自贸试验区实现了试验区与港口(无水港)的实质联动。

张世坤(2005)认为,保税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策不协调。张海波(2006)指出,保税区存在海关监管手续烦琐、外汇管理依旧严格、管理体制混乱、配套制度不能适应建立自由贸易区要求等问题。石苗苗(2010)认为,保税区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管理效率低、多头管理协调成本高、行政审批手续多等问题。陈新业、彭静(2010)认为,保税港区的功能开发利用须在战略上总揽全局,方案上周密论证,并提出了保税港区主体功能定位的四大着力点。郭子成(2012)认为,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6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类型中,综合保税区比其他前5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有开放性更高、政策条件更加便利的优势,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可概括为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口岸物流、生产服务四大主体功能。厉力、杨钧博(2013)对保税区政策研究发展作了综述,对海关管理、外汇、商品检验检疫等方面20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认为保税区应紧跟政策调整,顺应改革趋势;主动把握“便利监管”“有效监管”主旋律。俞顺洪(2013)分析了我国保税区发展现状,结合宁波保税区发展的绩效和发展障碍分析,认为其转型路径是走向综合型自由贸易园区。沈雨(2014)等将综合保税区同自由贸易区做比较,指出我国综合保税区与国外成熟、规范的自由贸易区之间的区别在于管理体制、海关监管方式、金融、优惠政策、其他配套服务等方面,并提出要落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境内关外的定性,落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一的、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林键(2017)探讨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港口国际物流贸易方面的贸易便利化举措,对国际物流贸易起到了带动作用。谢徐娟(2017)指出,我国自贸试验区应通过积极借鉴试用国际贸易规则,抓好基本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贸易规则,做好制度衔接,理顺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与省、市政府的职能,保障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到位,优先考虑各个自贸试验区发展重点,成就不同的开放型经济,从而实现我国自贸试验区经济的顺利发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杨柳(2017)认为,摆脱以往对自贸区货物按照贸易方式监管的固有观念,通过对自贸区货物状态的分类,实现了保税货物与非保税混合存放、不同性质料件的混料加工,在现有自贸区开展部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存储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使得海关的监管更具实效。(www.zuozong.com)

学者对自由贸易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功能梳理以及政策比较和营商便利化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