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致和南酱园:传统酱料引爆美食市场

王致和南酱园:传统酱料引爆美食市场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拿王致和创立南酱园的延寿寺街来说,在全长不足四百米的街市上,五行八作的传统店铺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王致和”南酱园开张后,每天人流如织,慕名来买臭豆腐的人络绎不绝,京城百姓都对这闻着臭、吃着香的佐餐小料赞不绝口。快给老子出来——伙计们一看这架势,赶忙到里面通报王致和。王致和闻声走了出来。“这个——”王致和迟疑了片刻。

王致和南酱园:传统酱料引爆美食市场

清朝初年,康熙帝上演了智擒鳌拜历史大戏,稳固了政权,展现出其文治武功的雄才伟略,而后南征北战,平定了不少叛乱,也推行了诸多有利于民的政策,使工商业获得空前繁荣的发展。就拿王致和创立南酱园的延寿寺街来说,在全长不足四百米的街市上,五行八作的传统店铺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当时,南酱园的北侧是一家叫“增兴永”的煤铺,与之相邻的是卖馒头的“双和成”和“荣兴”酒铺,南侧是“李记”成衣铺和“胡记”早点铺。

每天早上,太阳的晨辉洒落在一家家小店铺黑底金字的匾额上,铺陈成亮灿灿的一片。掌柜们卸了门板,开了店门,一个个穿着齐整的长袍马褂,鞠着躬,作着揖,各自忙活起店里的生意。一屉屉热气腾腾的白馒头、一坛坛扑鼻醉人的米酒,还有南酱园里浓浓的豆腐香,让整条延寿街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

“王致和”南酱园开张后,每天人流如织,慕名来买臭豆腐的人络绎不绝,京城百姓都对这闻着臭、吃着香的佐餐小料赞不绝口。尤其是旁边煤铺里铲煤、运煤的师傅们,每天凭体力脚力干活,累得汗流浃背,特别需要补充盐分,歇息的时候啃着铺子里卖的白馒头,再就上一块南酱园的臭豆腐,那叫一个带劲儿,一天的辛苦全抛在了脑后。

最初,南酱园只雇了三四个小伙计,臭豆腐的腌制全由王致和一个人负责,从泡豆、磨豆到点浆、发酵,王致和亲力亲为,一个细节也不敢马虎。后来生意越来越红火,王致和思忖着,靠自己一个人连腌制再售卖,一来臭豆腐制作周期长,人手少应付不过来,二来也无法满足京城老百姓的需求,只有让更多人学会制作臭豆腐的手艺,才能让这闻着臭、吃着香的佐餐美味一辈辈地传下去。

于是,王致和在店门前立了一块“南酱园雇师带徒”的牌子,面向京城雇聘愿意学做腐乳技艺的师傅,由自己手把手地教,再由师傅传给徒弟。

豆腐哥要收徒弟啦,这下子,“臭豆腐”真的在咱们北京城扎下根了!

一时间,京城百姓奔走相告,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年轻小伙子,都想来给王致和当徒弟、学手艺,靠真本事自食其力。为了经营方便,王致和又在酱园北边租下了一间摆放腌缸、货物的小“堆房”。跑外进货的,在后院排缸腌渍的,在前面铺子里负责售卖的,南酱园里一时间多了七八个伙计,王致和先在他们中间挑选一两个头脑灵活的,跟自己学腐乳腌制的技艺,然后再由学成的“师傅”授技,传给其他伙计,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南酱园的经营中了。

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在王致和的指挥下,每天从天不亮就开始忙活,一边围着石磨使劲儿推,一边唱着徽州的“劳动号子”。

嗨哟嗨哟,茴香豆腐干,不能自己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王致和虽然弃文从商做起了生意,但他身上那股子读书人的斯文、儒雅却一点儿都没有改变。他一再叮嘱伙计们,做生意要诚信经营,货真料足,童叟无欺,每一次进料,泡发大豆,点卤制浆,以及腌制臭豆腐的温度、作料、时间……他都要亲自把关,遇到那些生活窘迫、家境贫寒的老百姓,他还会让伙计多盛上几块臭豆腐。对店里的伙计,也总是一副诚恳谦和的模样。

我王致和一介落第举子,蒙京城父老不弃,才在这北京城立下一锥之地,弟兄们信得过我,愿意和我一起干臭豆腐生意,从今往后,我们有福同享,有苦同吃,只要南酱园的买卖在,大家伙就饿不着,我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吃得苦中苦,咱们“五行八作”,行行都能出状元!

……

这天天色将黑,南酱园门前排队买臭豆腐的老百姓仍然络绎不绝。伙计们忙着从大缸里盛出一块块臭豆腐,再浇上浓浓的汤汁,放到百姓自带的小碗里,捧着心仪的佐餐小料,男女老少脸上荡漾起幸福的笑容。

快闪开——

忽然,从街市上横冲直撞地走来了几个南城一带的“地头蛇”,径直朝着南酱园走来。这些人仗着自己在衙门里有人庇护,附近商铺的掌柜都要敬他们三分,于是便到处仗势横行、敲诈勒索,搜刮民脂民膏。只见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站在南酱园门口,扯着嗓子吼道:

《南酱园伙计腌缸》手绘图

谁是掌柜的?快给老子出来——

伙计们一看这架势,赶忙到里面通报王致和。王致和闻声走了出来。

“在下就是南酱园的掌柜王致和,不知几位到此有何贵干?”

“南酱园,呸,不就是一个卖臭豆腐的吗?王致和,你身为落第举子,在这天子脚下,皇城根儿前开买卖,可知道咱们这地方上的规矩吗?”

王致和一见来者不善,心里虽有些忐忑,却也从容不迫,不温不火地说道:

“致和初来乍到,不谙京城的规矩,还请各位弟兄明示——”

“你可听说过一句话——县官不如现管,我问你,在咱们这京城地界,最有实权的官儿是谁呀?”

“这个——”

王致和迟疑了片刻。那人又接着说道:

顺天府尹——别看是正三品,官阶比不上九门提督和地方总督,可人家能和当今皇上说上话儿,这就叫——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王致和听罢,依然从容不迫地说:

致和只是一介落第举子,如今弃文从商,只知道,诚信经商,磊落做人,实实在在地做好这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让京城父老吃着喜欢!

正说着,后面又凑上来一个人,嚣张跋扈地说道:

王致和,你少在这胡诌八扯,你在我们的地盘上做买卖,就得随行就市,别说是顺天府尹,就是五城兵马司的司官咳嗽一声,你这南酱园也得震三震!瞧好了,眼前这位,就是咱们这一片儿的“爷”,听说你这个月的生意不错,挣了多少,老老实实孝敬些,没你的亏吃—

王致和一看这些人明摆着是要敲诈勒索,那股子不服软的书生意气顿时也上来了。

这光天化日之下,你们是要敲诈勒索吗?我王致和信天信地,从不信恶霸地痞,南酱园里,只有一缸缸臭豆腐和一身正气,您几位要想尝尝,我一分钱不收。要是还想勒索要钱,那就别怪我闭门送客了!(www.zuozong.com)

这伙人一看王致和一身正气,软硬不吃,便歇斯底里地嚷道:

好你个王致和,敬酒不吃吃罚酒,实话告诉你,赵胜启大人已经上报礼部,革去了你举人的功名,你现在就是一个卖臭豆腐的,知趣的,就赶紧拿钱了事,不然的话,请你到南城兵马司里走一趟,尝尝挨板子的滋味—

王致和一听,原来又是赵胜启在背后作祟,心里又气又恨,随即挺直了腰杆说道:

“我王致和诚信经商,磊落做人,无愧天地,别说是南城兵马司,就是去金殿面圣,也坦坦荡荡,没什么可怕的—”

“好,王致和,你有种,弟兄们,把他带到南城兵马司,告他个目无法纪、奸诈经商,把这南酱园给我能搬的搬,能砸的砸—”

说着,这伙人撸起袖子连踹再砸,把南酱园铺面里糟蹋得一片狼藉,盛臭豆腐的大酱缸哗啦啦洒了一地,酱园的牌匾也被他们掀翻在地,老百姓们见状,有的吓得慌忙避闪,有的则站出来为王致和打抱不平。

“这几位大爷,王掌柜一向为人忠厚老实,做买卖货真价实,从不缺斤短两,在这延寿街上是有名的儒商,你们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抓人啊—”

“是啊,你们又不是官差,仗着衙门里有人包庇,就随便抓人,这大清朝还有没有王法了—”

王致和见状,生怕连累了大家,赶忙说道:

“众位父老乡亲,你们不要为致和担心,我相信大清朝朗朗乾坤,不会任由那些卑鄙小人为非作歹,是非曲直,自会有公论!”

“少啰嗦,把王致和带走—”

……

清初老北京前门外景观

一片嘈杂声中,王致和被推推搡搡地带出了南酱园,出了延寿寺街,径直朝南兵马司去了。

笔者简单介绍一下清代北京城的吏治。按照清朝官场的规矩,北京城内的大小事件,都由顺天府尹负责,由于顺天府直属朝廷,顺天府尹虽为知府,却位高权重,除了战争一类的大事之外,一般不需要向直隶总督汇报,可以自己直接决断。顺天府尹为正三品,除了管理北京地方的司法、治安、民政、财政、官方祭祀和顺天乡试,还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也就是说,只有顺天府尹,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城“现管”。

但是,清代管理北京城的衙门不只有顺天府,还有步军统领衙门,负责北京城的防卫和警卫,负责人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位高权重,清后期为从一品,与各部尚书同级;此外,还有五城察院衙门(五处),负责稽查北京城的治安、整顿地方风俗,厘剔官场奸弊,负责人是都察院派到北京东西南北中五城的“巡视五城御史”;五城兵马司(五处),负责地方治安、捕盗、巡夜、消防、疏通沟渠等事务,负责人是正副指挥。

说得通俗一些,五城兵马司,就是负责京城巡捕盗贼、维护街道沟渠,管理囚犯及防火事宜的衙门,它们实际是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司衙门的合称。

在老百姓看来,兵马司是官府管理京城的强力衙门,它们是与百姓距离最近、日常感知最多的“官面”。因此,在稗官野史里,兵马司衙门在京城中品级不算高,存在感却很强。

据《谏书稀庵笔记》记载,兵马司指挥巡城,分为五城,就是中、东、南、西、北城。它们管辖的范围,自紫禁城之外,划界一直到宛平、大兴两县外郊,专管缉捕盗贼、户婚、田产、钱债等案。这五城地面不同,居住百姓商户不同,所以各有地方特色。那么,五城的特色分别是什么呢?百姓有句谚语称:“中城子女玉帛,东城布麻丝粟,南城商贾行旅,西城衣冠文物,北城奸盗邪淫。”

而王致和被带去审讯的,正是“商贾行旅”盛行的南城兵马司。据《京师胡同街巷考》一书记载,南兵马司在今天的宣武门外菜市口一带,如今还保留着“南兵马司胡同”,附近有很多的名人故居和会馆,如湘阴会馆、浙江会馆、河北会馆、慈溪会馆等。

那么,王致和被带到南兵马司,他接下来的命运如何?能不能化险为夷?南酱园还能不能在京城继续经营下去?我们暂且放在一边,先说一点题外话,刚才笔者说到,顺天府尹是正三品,按照大清朝的制度,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但要告诉大家,赵胜启的礼部郎中在清朝是正五品,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他暗中买通南兵马司司官,诬陷或治罪于王致和,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赵胜启这一次却打错了如意算盘,康熙帝亲政后朗朗乾坤的社会环境与清廉公正的官风,没有给他以可乘之机。

说到康熙年间的吏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擒获鳌拜后亲政时期、平定三藩时期、整顿时期和康熙帝晚年时期。

在康熙帝亲政初期,官场上的腐败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首先表现在各级地方官员滥征、贪污成风。当时,“在京诸臣”的不正之风也较为突出,“违法遣人往各省官员处,借名问候,多索财物”“干预地方事,挟持请托,颠倒是非”,说的就是像赵胜启一干人的所作所为。

平定三藩后,康熙帝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采取了很多整顿吏治的措施,严格要求中央各部院官员依法办事,对办事不利或政绩不好的官员提出严重警告。当时,大清朝廷涌现出许多像“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白衣进士孙岳颁、康熙帝老师陈廷敬这样的清官,留下了许多广为百姓传颂的清廉佳话。

康熙帝曾说:“清官不累民,……朕不为保全,则读书数十年何益,而凡为清官者,亦何所恃以自安乎?”康熙帝深知清官刚正不阿,易为奸佞残害,因而常加以保护,甚至加以特殊眷顾。

康熙还特意大张旗鼓地宣传清官的事迹,意在让天下官员仿效。如于成龙病逝时,康熙因他“清操始终一辙,非寻常廉吏可比,破格优恤,以为廉吏劝”,加赐太子太保,谥清端,降旨地方修建祠堂,并御书“高行清粹”四字和楹联赐其后人。当时有官员上奏禁止百姓为清官树立德政碑,康熙不以为然,他说:

凡地方大小官吏,若居官果优,纵欲禁止百姓立碑亦不能止,如劣迹昭著,虽强令立碑,后必毁坏。

他认为百姓的感恩戴德是对清官的鼓舞和回报:“尔等做官以清廉为第一。做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尸祝,岂非盛事?”

笔者不惜笔墨赘述这些,是为了说明,王致和创立南酱园的康熙初年,虽然也有个别官吏蝇营狗苟、贪赃受贿、勒索民膏民脂,但总的来说,政治、经济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官场内清正之风日渐盛行,这对王致和一介落第举子弃文从商奠定臭豆腐基业,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天时”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