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不是“硬着陆”和何时“见底”的问题

中国经济不是“硬着陆”和何时“见底”的问题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经济总量很大,还处于高速增长的末期,经济增速下行会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对我们来说,现在最担心的并不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缓慢和逐渐下行,而是由金融和银行体系突然失灵所导致的大萧条。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应该让人们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速逐渐下行将带来的风险和问题,采取理性的和合宜的应对,而不是一再逆大趋势盲目扩张,指望靠新一轮大规模投资来维系短期经济增长的原因。

中国经济不是“硬着陆”和何时“见底”的问题

记者:您认为中国经济下滑会不会较快见底?未来十年中国还能不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韦森:我已经说过了,我不大愿意用“硬着陆”“软着陆”“见底”这样的词汇,而是认为,中国经济逐渐下行现在看来是个自然趋势。中国经济总量很大,还处于高速增长的末期,经济增速下行会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今年的GDP增速或许回落到8%左右或更低,明年也许会继续下行。倘若经济上没有大的危机出现,我们或许会像日本经济在1975年之后那样,进入一个稳定增长的时期。这可能是最好的结果了。今年3月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先生访问中国,他带来的《2030年的中国》的发展报告,也是这样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走势的,尽管他们还比较乐观,比较看好中国经济。(www.zuozong.com)

对我们来说,现在最担心的并不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缓慢和逐渐下行,而是由金融和银行体系突然失灵所导致的大萧条。纵观1929—1933年的大萧条和2006—2008年金融风暴后的这次世界性的经济衰退,起先都不是实体部门出问题,而是金融和银行系统先出问题,然后再传导到实体部门。大都是股市暴跌在先,然后是银行倒闭、失业率攀升,逐渐过渡到实体部门,最后实体部门企业大量破产倒闭,形成大萧条。我们真心不希望这样的危机未来在中国重演。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应该让人们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速逐渐下行将带来的风险和问题,采取理性的和合宜的应对,而不是一再逆大趋势盲目扩张,指望靠新一轮大规模投资来维系短期经济增长的原因。一句话,我们的政府决策层、经济学家企业家财经媒体如果有这样的思想准备,顺应经济运行的自然和内在法则,像三一重工那样合宜应对,该扩张的继续扩张,该收缩的及时收缩,或许未来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会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