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族企业模式对公司治理成效产生的负面影响

家族企业模式对公司治理成效产生的负面影响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家族企业模式在当今世界已非常普遍且业绩不凡,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集中所有权方式的组织类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都是积极正面的。家族企业过于集中的股东权利分配制度最终会降低公司的市值。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中委托人之间的冲突问题由此呈现。

家族企业模式对公司治理成效产生的负面影响

虽然家族企业模式在当今世界已非常普遍且业绩不凡,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集中所有权方式的组织类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都是积极正面的。相反,这种模式对于企业的运作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有研究表明,仅15%的家族企业可以维持三代以上,大多数家族企业会因为种种管理问题,在开办后很短的时间内宣告破产。这意味着从长远来看,很多家族企业都无法长远生存。这可归结为以下三个原因:家族企业中日益加剧的委托人之间的问题、家族企业融资资金量有限的问题以及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急待重视的问题。

1.家族企业委托人之间的问题

家族企业委托人之间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少数大股东及多数小股东之间的冲突。持有50%以上股份总额的家族成员作为大股东很可能会做出对其他非家族成员的小股东不利的决定。家族企业过于集中的股东权利分配制度最终会降低公司的市值。

家庭成员作为大股东放眼长远,更关注公司的长期成就。他们通常会鼓励企业利润资金进行再投资,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机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大多数的小股东却可能更希望企业尽早将大部分利润资金分配给他们作为股息收益,而不是无休止地进行风险投资。但基于家族企业的现状,家族成员对于企业有绝对的控股权,能够依据他们的期望执行管理决策。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中委托人之间的冲突问题由此呈现。企业内部小股东的利益被大股东所掠夺。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的分歧可能会导致董事会的巨大冲突,甚至最后会影响整个公司,从而影响家族企业的正常运行。

2.家族企业融资资金量的问题(www.zuozong.com)

家族企业会面临融资资金量有限的问题。家族企业的成立主要靠企业成员的注资,即依靠家庭内部成员的力量筹得注册资金开立企业。家庭成员也顺理成章成为公司大股东。后期加入企业的外来成员通过购买公司部分股权等方式成为企业的小股东。研究表明,无论家族企业是否上市,家庭成员作为大股东通常持有超过该企业50%的投票权。因此,家庭成员作为大股东和后期进入的外来投资者即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及权力不平等,从而在公司决策和管理人员选拔上都会存在巨大偏颇。长此以往,潜在投资者对公司逐渐丧失信心,停止向公司注入资金。随着家族企业继续壮大,却没有新的资本注入,公司长期发展岌岌可危。

此外,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架构中,分管企业日常运作的管理人及总管董事会的董事长常由一人兼任。这扰乱了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会给企业在会计独立性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用以评定公司报表信息质量的会计工具无疑是市场上公众投资者的考量,一旦公信度下降,市场投资者将不敢再注入资金。因此,委托人之间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家族企业的正常运行,也可能无意间减少了潜在投资者的注资量,缩短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使之难以长期生存。

3.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是无法脱离社会的,它不仅需要对自己的财务业绩负责,也需要关注内部员工的满意度、社会公众反馈情况、环境影响情况等因素。

家族企业的高管职位往往由家族成员占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及业务表现。当非家族成员意识到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工作,都没有机会被提升为高级管理者,工作便会得过且过,没有激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高技能及前沿想法的员工选择离开公司另谋高就。家族企业优质人力资源由此流失。家族企业不断损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历史长河中被其他新晋企业击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