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有对社会冷静分析基础上呼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理论,而马克思主义是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上论述了实现这种呼唤的系统理论。亚当·斯密的伦理学对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部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作了重要贡献;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材料。马克思在积极吸取这几方面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www.zuozong.com)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直接原因之一是批判吸收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进一步详尽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揭示出商品关系背后人与人的关系,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了工人阶级被剥削、受压迫的根源。这一伟大学说是动员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斯密由“公正的旁观者”“同情心”“合宜性”等组成的独特话语系统,建构了自己的伦理学体系,在对客观存在的社会进行分析后,得出自己伦理学与经济学结合以避免社会风险的理论。马克思也一样,在对当时社会冷静的分析后,没有陷入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泥潭。马克思晚年的著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全面、深刻、系统论述了人性异化理论,他借鉴了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对人性的两重性分析理论和《国富论》中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一方面,分工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增进;另一方面,分工会使人们“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因为它会侵蚀人的“社会性”和“群居性”。亚当·斯密和马克思都高度评价了社会分工对人类发展生产力的不可替代的伟大作用,但人性的片面性都是由此而来。当然,当时亚当·斯密的异化理论还在萌生过程,而马克思从社会经济的客观规律中全面分析了人性异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的人性异化理论的深刻性和系统性是不可替代的,但可以看出亚当·斯密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已经做出了历史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