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地位较高,加之国家的重视和长期的实践积累,国外的旅游人才培养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著名的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瑞士洛桑“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实践”模式和日本“厚基础、宽口径”模式。这些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影响深远。
美国是世界上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最早的国家,在旅游教育方面也不例外。1906年,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atti)工程学院赫尔曼·施奈德教授开创了合作教育理论,要求一部分专业和一些教育项目的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等单位去实习,以获取必要的知识。自此,美国旅游院校普遍建立了以院校、企业、科研单位三方合作的教学体系,尤以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为代表。“产学”结合(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指教学与生产实践之间的结合,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为此,康奈尔大学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多为商业课程)、饭店选修课、限定选修课、自选课、实践等。这些课程多由教师以案例教学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并以闭卷考试、课堂发言、小测试、课程论文、案例分析作业、课程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考核。“产研”结合指科研与生产实践之间的结合。美国的大学与企业合作创办研究中心是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大特色,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的酒店业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Hospitality Research,CHR)是产研之间合作的代表。CHR定期举办圆桌会议和出版刊物,为酒店学界团体和世界酒店业之间的沟通、科研资源的真正共享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研学”结合是指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以康奈尔大学为例,它设置的CHR不仅为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也为教师搭建了科研与教学结合的平台。教师们可以将CHR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日常教学中成为鲜活的案例教学资料,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自1992年成立以来,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作为美国第一所酒店学院,一直被公认为全世界同类酒店管理学院的卓越代表。其鲜明的“为全球培养21世纪的行业精英或领袖”的培养目标,独特的“产学研”办学理念,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经过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创立于1893年,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旅馆业管理人才的学校,其目标是“为国际接待业,尤其是世界一流的酒店、餐馆和连销饭店培养高层管理者”,宗旨是“以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酒店人才培养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使学校教育适应酒店行业的需求及如何把学校的学科理论型教育转变为适应酒店的技术应用型教育上,致力于培养有理论、懂业务,既会实际操作,又有管理才能的人才。在这种办学模式下,学院将全部主干课程打造整合为理论课、实践课和语言课3大教学模块。理论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具体分为操作性的练习课、模拟性的分析课、研究性的调查课;语言课则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www.zuozong.com)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学院根据酒店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及时推出诸如国际营销策略、跨学科案件研究、国际化市场学、国际连锁管理、亚洲商业、全球战略等实用性较强的热门课程;另一方面也对一些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如营养学、市场学、心理学、法律学、微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创新、信息、客房、餐饮等适时更新、优化,以保证课程内容教学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百余年来,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不但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卓有成效,更成功培养出众多出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酒店经营管理人才。“洛桑模式”广泛影响到瑞士的旅游教育,进而推广到全世界,在一定意义上成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世界顶级标志和品牌。
日本的“厚基础、宽口径”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以立教大学为代表。立教大学于1967年获准在社会学部产业关系学科内设立旅游方向,是日本第一所设立4年制旅游学科的大学,标志着日本高等旅游教育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立教大学旅游学部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成为日本旅游教育界的先驱。立教大学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学生就职去向的多样化、国际化,以“厚基础、宽口径”为指导思想,以多层次完整的旅游教育体系为主要特色,以培养旅游业以及旅游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具有高素质、国际意识丰富和专业知识扎实的人才为目标。日本旅游教育的课程基础首推商业和经济,学生选课的自由性强,知识储备充足,除立教大学是以旅游学科(观光学)命名外,其余各大学均以国际、产业、贸易、经济等与旅游相结合的形式作为学科的名称,学科所属学部以商学部为最多,其次为社会学部、经济学部和国际学部等。日本对旅游学科设置的审批较为严格,目的在于促使旅游教育沿着有序扩展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日本旅游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层次愈加清晰,课程内容涵盖广泛,拓展课程比重较大,逐渐形成了从职业高中、高职高专、短期大学直至本科院校的多层次、较为完整的旅游教育体系,为本国及世界旅游市场输送了大量高级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