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具有卓著越洋能力的中国帆船

具有卓著越洋能力的中国帆船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经过元朝、明朝以及西方人的改良后,中国帆船于15世纪—17世纪中,大量出现于中国近海。在唐宋时期已经成型,成为中国北方主要的海船。中国帆船使用竹竿加强的硬性篷帐,具有承载风压的优越性能,欧洲帆船的则拥有良好流线型船身,于是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就结合两者优点,发展出具有中西优良性能的混血船只。

具有卓著越洋能力的中国帆船

宋朝之后中国的海上贸易开始发达,由日本到非洲东岸都使用中国铜币,当时中国的铜钱相当于现在的美元,属于世界流通的货币,那么足以说明宋朝当时中国船只航海越洋的能力。后来经过元朝明朝以及西方人的改良后,中国帆船于15世纪—17世纪中,大量出现于中国近海。前述史料中的船只,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之后,目前世人认知的中国越洋帆船可分为四种:

1.沙船——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船型,平底方艏方艉。在唐宋时期已经成型,成为中国北方主要的海船。由于适合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在明清时期被称作沙船,也作“防沙平底船”。宽大扁浅是其特点,能够进出江河与海洋,适航性特别强。

沙船的纵向结构采用“扁龙骨”,以增加纵向强度。横向结构采用水密隔舱的工艺。由于沙船的纵横一体,所以抗沉性较好。沙船上还配备“太平篮”,在当风浪大时,可以从船上适当位置放下装有石块的竹篮,悬于船身两侧,减少船身摇摆。但其吃水过浅不利远海航行,多半用于近海航运,如江南至天津的运输。

2.福船——中国古代优秀船型,亦称“大福船”。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为明代水师的主要战船。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福船首部高昂,带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沈敌船,多用船力取胜。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优良战舰。(www.zuozong.com)

3.广船——该船型因多在广东沿海制造而得名,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维持。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历史上最著名的广船为“耆英号”,因曾到英国访问而闻名西方世界

4.老闸船(又称鸭屁股,lorcha)——大约在1550年左右在中国的葡萄牙殖民地发展出来的一种帆船。结合西方与中国帆船的优点,有传统中式帆艉和流线型的西式船身,比传统中式帆船快,比西式帆船需要更少人手,建造维修也较简易。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亚罗号即是一艘Lorcha。

由以上的资料中,可以了解到中国早在大航海时代就发展出一系列的越洋船只,而且性能优越,无论在速度与操作上都超过西方船只的性能。在荷兰人的《热兰遮城日志》与《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台湾长官致巴达维亚总督书信集》中,都提到荷兰人大量使用中国的戎克船。[8]现今留存的历史图像中,许多中式帆船的桅杆上悬挂荷兰的旗帜。中国帆船使用竹竿加强的硬性篷帐,具有承载风压的优越性能,欧洲帆船的则拥有良好流线型船身,于是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就结合两者优点,发展出具有中西优良性能的混血船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