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泉州北管——保护现状考察

泉州北管——保护现状考察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管作为泉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得到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校互动、学研结合”和以学习北管为荣的良好保护和传承氛围。2012年泉州市泉港北管乐团首次晋京参加第四届北京传统音乐节和首次与台中市何厝新乐轩北管乐团在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同台演出,2013年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北管大专班与台湾戏曲学院戏曲音乐系学生在世界闽南文化节首次同台同奏北管名曲等,引起广泛关注。

泉州北管——保护现状考察

北管作为泉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得到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校互动、学研结合”和以学习北管为荣的良好保护和传承氛围。

(一)政府自觉、民间自发,保护工作合理有效

港区文体旅游新闻局先后指导山腰北管乐团、圭峰北管乐社和郭厝北管乐社录制《泉州北管传统曲牌》VCD4张,曲牌100多首;泉港区委宣传部、泉港区文体旅游局分别在庄重文实验小学和南埔、后龙、峰尾、山腰中心小学设立了5个北管培训基地,学员160多人,并举办北管知识讲座、音乐会、曲牌展播、法规宣传等;泉港区文体旅游局先后批准成立了郭厝、前黄坝头和南埔北管乐社,南埔、峰尾圭峰、郭厝和山腰、前黄坝头5个北管传习所也自发举办北管培训,参加泉州市“才艺大比拼”和民间音乐邀请赛荣获一、二等奖和金奖等。北管分别被文化部和国务院确定和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项目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泉港区成立了北管保护工程领导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出台了方案,为北管保护、继承和弘扬提供了保障。(www.zuozong.com)

(二)院地联姻、学研结合,弘扬工作成绩喜人

泉港区成立了北管研究中心、北管协会、半专业北管乐团,组织人员编写《泉港北管音乐》、《北管校本教材》、《北管通用曲谱》,建设《北管网站》,加大对外包装、推介和宣传力度,开展北管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举办了北管唱腔师资培训班、培训基地汇报音乐会、研讨会等活动,使北管的保护、继承、弘扬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一批北管学术论文分别在中国大陆、台湾报刊发表和全国性征文中获高奖,泉港籍高等艺术院校学生也将毕业论文选定北管方向,形成了很好的北管学习、研究氛围;集著作、教材为一体的《泉州北管概论》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泉州分院教材和泉州师院艺术学院《闽台传统音乐》系列教材之一,《福建泉州北管现状调查》、《闽台北管音乐研究》等列入国家级重点课题。2009年4月,由福建省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海峡传统文化·北管交流研讨会,分别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泉港区山腰街道、峰尾镇举办交流研讨和专场考察演出,来自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记者30多位参加会议,发表论文23篇。之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分别在泉港区设立北管学术和艺术实践基地;2010年3月,泉港区委、区政府将北管传承与保护基地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拨出专款给予扶持;并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在泉州艺校开办了首届音乐表演(北管方向)五年制高职大专班。2012年泉州市泉港北管乐团首次晋京参加第四届北京传统音乐节和首次与台中市何厝新乐轩北管乐团在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同台演出,2013年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北管大专班与台湾戏曲学院戏曲音乐系学生在世界闽南文化节首次同台同奏北管名曲等,引起广泛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