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中心地理论重新审视城市历史商业空间

以中心地理论重新审视城市历史商业空间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人文地理学中,中心地理论也用于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在此,我们以中心地理论的思想来分析历史时期北京城市的商业空间结构。根据中心地理论,低等级商业中心的辐射范围小,主要依赖当地居民的购买力;高等级商业中心辐射范围广,对当地居民的依赖程度较低。

以中心地理论重新审视城市历史商业空间

地理学的中心地理论是分析商业空间结构的重要理论。中心地理论曾经被用于历史地理的研究中,《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施坚雅,2000)一书在分析中国城镇城乡关系的时候,利用中心地理论来分析中国明末清初的城镇体系。该书将城市空间层次的结构称为由经济中心地及其从属地区构成的社会经济层级,由A类、B类、C类和D类四个中心构成,由低到高,D类中心朝着C类中心,C类中心朝着B类中心,B类中心朝着A类中心。与下级中心相比,上级中心提供了更为专门化的货物并相应地拥有更广阔的腹地,而中心与腹地所构成的地理空间在理论上应该是六边形区域体系,以此形式逐级向四周辐射。在现代人文地理学中,中心地理论也用于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在此,我们以中心地理论的思想来分析历史时期北京城市的商业空间结构。

图5-1 市场最优原则下不同中心地服务范围嵌套(www.zuozong.com)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1998)在其重要著作《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克里斯泰勒提出了市场区域呈六边形的空间组织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心地等级规模、职能类型与人口的关系,以及在市场最优、交通最优、行政管理最优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空间系统模型。中心地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在市场最优的模型中,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等级有高低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一般来说,能够提供高级商品和服务的中心地,其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高级中心地既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如小百货、副食,也提供电器等中级商品以及珠宝首饰等高级商品。从图5-1中可以看出,高级中心地的数量少于低级中心地的数量,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于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可以认为市级商业区为一级商业中心地,其下的各级商业区依次是二级、三级、四级商业中心地,四级商业中心地就是居住小区的商业中心。这种划分隐含了商业中心地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根据中心地理论,低等级商业中心的辐射范围小,主要依赖当地居民的购买力;高等级商业中心辐射范围广,对当地居民的依赖程度较低。低等级和高等级商业中心的覆盖范围是相互嵌套的。如图5-1所示,低等级商业中心覆盖的范围是面积最小的六边形,中等级商业中心覆盖的范围是中等大小的六边形,高等级商业中心覆盖的范围是面积最大的六边形。商业中心地的等级越高,覆盖的范围越大,其承载力越高。虽然历史资料没有明确的定量数据,但是根据这样的规律仍旧可以大致判断出各个时期的中心地等级,即利用职能数判断出中心地的等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