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为城市庆典空间的商业空间

作为城市庆典空间的商业空间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中国另一处值得注意的商业空间是庙会。这一商业空间显示了商业空间与城市商业空间、宗教活动空间的交织。现代中国,城市中很多的商业空间也成为城市节事活动的重要载体。根据古代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特点,在其商业空间的社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社会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店铺装饰。根据中国当代城市空间生产的特点,在一个商业空间社会生产的过程中,较典型的社会空间实践大致有这么几类:①城市更新。

作为城市庆典空间的商业空间

庆典仪式不仅仅是一种表达,而且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商业空间往往也作为城市的庆典空间,或者临近城市的庆典空间。此类庆典表演强烈地反映出地方文化的特色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既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又强化了市民与城市商业空间的文化纽带。

古代中国,商业空间和城市民俗庆典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店铺的开张和开市向来为商人所重视。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人们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根据《图说古风俗:清嘉录》记载(顾禄,2003):每年正月初五,商家都要热搞迎财神的活动。这一天,各商家五更早起,摆好香案,供奉三牲,点香燃烛。然后敞开大门,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在一片热闹声中,店主身着长袍马褂,手执神香,先拜天地,再拜财神堂,才算把财神从外面接来了。最后,店主烧香、洒酒,并和全店职工吃夜点、取吉利。天亮之后,各店铺举行开业仪式。先由店主烧掉供奉的财神画像,再来燃放鞭炮,伙计们猛劲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屋里屋外,响成一片。闻声而来的乞丐在门口唱“喜歌”、讨喜钱,店主也乐于施舍。在热烈的祝愿气氛中,伙计们打开店铺的所有门窗护板,露出早已贴出的“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对联,正式开始营业。

商业企业的行业“协会”还有各种祭祀庆典。根据《百年大栅栏》(张金起,2008)一书的记载:清朝时北京的各行各业,如粮行、药行、绸缎行、木匠行、成衣行都有“行戏”,分别在正乙祠、精忠庙、南药王庙等地演出。从元宵节后一直到农历四月二十八的100天当中,行戏连演不停,成为商家之间联系感情、欢庆娱乐的固定庆典。明朝至清朝中叶,北京公开演戏的场所很少,大部分戏剧的演出都在会馆的戏楼里举行,所以,相对比较大的会馆都建有戏楼。现在,保留下来的湖广会馆大戏楼、银号会馆正乙祠戏楼、平阳会馆戏楼和湖南会馆戏楼等,都是颇为难得的北京戏剧活动的历史见证。

古代中国另一处值得注意的商业空间是庙会。这一商业空间显示了商业空间与城市商业空间、宗教活动空间的交织。庙会始称“社祭”,源于宗教活动。有庙宇就有佛事,有佛事就有香客云集,也就招徕了做生意的商贩,于是就形成了庙市。庙市除了销售食品、日用品之外,同时还设有清唱、京戏、评戏、大鼓甚至活动电影相声、西洋景、留声机、戏法、武术、摔跤等场所。明朝北京上元节的灯市、厂甸庙会及各地的城隍庙会等都显示了商业空间与宗教活动空间、庆典空间的交织。其中,厂甸庙会起源于寺庙的祭祀,后转化为一年一度的上元节灯市,又转而书市渐成贸易集市,以雅俗相济、商娱相融而著称于世。(www.zuozong.com)

现代中国,城市中很多的商业空间也成为城市节事活动的重要载体。各种商场在为人们提供日常消费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脉络。现如今的中国,节日里农耕祭祀的含义已经愈来愈淡薄,取而代之的是餐饮娱乐、购物消费所带来的节日经济。在节日期间联络亲朋以增进亲疏关系的行为也渐渐变多,出行聚会也变得愈加流行。由于媒体和节日经济的带动,城市中在节日期间去商场消费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商业空间营造节日氛围,吸引消费顾客的景观日渐突出。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各类型的购物节。这些购物节一部分是商场的“自创”节日,但是大多商业中心的购物促销活动也与中国各种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有关系。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商业空间的节日活动还涉及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商业街区已经成为当代人们所能理解和共享的一种城市节庆文化的主要表现场所。

根据古代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特点,在其商业空间的社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社会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店铺装饰。②商业业态构成。③宗教活动(祭祀)。④行会活动。⑤传统节事活动。⑥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

根据中国当代城市空间生产的特点,在一个商业空间社会生产的过程中,较典型的社会空间实践大致有这么几类:①城市更新(包括土地开发、房屋修缮的种种方式)。②店铺装饰。③商业业态构成。④与政府的联合行动或者与商业社区的联合行动。⑤现代城市节事活动。⑥媒体的塑造。⑦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它们可以分别对应商业空间的物质文化空间、社会文化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

我们不难发现,自古到今存在于商业空间实践当中的断裂点和连接点。其中,在古今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商业业态的构成部分和店铺装饰完全不同,这正是当代城市历史商业街区和现代商业街区之间的表征差异。在商业空间中,宗教活动、传统节事活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商品性更强,直接指向购物的现代节事活动。现代化的产物——新闻媒体部分成为商业街区对外表征的主要手段。其中,节事活动可能是古今城市商业街区当中最为显化的连接点。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活动差异明显,造成现代集体记忆和共同意识的一种必然断裂,导致人们缺乏对现代性商业空间文化的主动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