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县教育局
校园安全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底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近三年来,教育局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一手抓教育教学管理,一手抓安全稳定工作,校园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一、狠抓安全,全面实施“一二三四”工程
年初,教育局组织有关科室负责同志,到全县10个乡镇区67所的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走访调研。每到一处,都进宿舍摸被褥,进教室看学生,进食堂查食谱,向师生问寒问暖,关注了解学生到校、教师到岗和后勤保障等情况。同时,对学校防恐、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特别是详细了解校园食品安全、门卫管理、安保器材和安保人员的配备情况。在走访过程中,共发现各类安全隐患6处,征求到意见和建议7条。
根据问题和建议,教育局立即召开了党委会,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经仔细研究和反复论证,决定全面实施“一二三四”工程。即:一个核心,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二个建设,硬件建设即安全、消防设施等,软件建设即各项制度、措施、机构等;三个重项,强化县域督查,严格学校自查,细化安全教育;四项整治,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校园外来非法侵害问题,整治高考期间的环境秩序,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二、夯实基础,精心打造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学校安全的核心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安全稳定的保障,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舒心的环境,为此,教育局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核心,做好硬软件建设工作。
硬件方面:2014年,教育局对全县所有采用蜂窝煤取暖的教室进行改造,使95个教室使用上了电取暖,使16个小学幼儿园摆脱了没有电的历史,使22个学校的线路负载达到标准,使2356名校学生及幼儿受益;在制定学校消防设施设备、安保器材基本配备标准的基础上,购置了396个灭火器、106个消毒灯、34套安保器材;对全县2000多个灭火器进行年检;联系气象部门对全县63栋教学楼、宿舍楼和15个远程教育接收设备进行了防雷检测,有效预防了雷击事故的发生。通过加大投入,学校消防设施设备、安保器材等硬件建设得到了提高。
软件方面: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挂帅,实行局班子成员划片分包,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中小学岗位安全工作指导手册》的具体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武邑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标准》,对我县民办学校及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提供了依据;制定了《武邑县中小学幼儿园消防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对我县各学校消防安全进行了规范;先后制订完善了校舍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用水用电安全、体育课、实验课安全、活动安全以及学生的游泳戏水安全等安全管理制度十大类共43项。近期,全面加强防溺水安全工作,积极联系当地政府部门,排查出83处危险水域,拉设围网、树立警示标志,实施水域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日常巡查制度,做到时刻有人管,避免学生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了安全督查机制、安全预警及处置突发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师生安全法制教育宣传和安保网络监控等机制,使中小学校园各项安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求各学校校长与副校长、班主任、门卫、学生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任务、责任、措施、重点部位、检查督促落实到人头,并建立了严格的问责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切实有效地保证了校园安全“无缝隙管理”。
三、强化督查,狠抓安全管理实效
再好的措施制度,如果离开了落实那就只能是“一纸空文”、“纸上谈兵”。所以,把各项工作认真严格地按照制度要求抓到实处,才是校园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创建“安全、和谐、稳定”校园的根本。
1、强化县域督查
教育局始终坚持“领导督查、专家检查、学校自查、安全办常查”相结合的办法,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或综合、重点或普遍、明查或暗访等多种方式对县城范围内的所有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专项检查,重点包括校舍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督查或明察暗访,做到进传达室,进食堂,进宿舍,进实验室;查校园“三防”、隐患整改及应急预案、安全教育台帐和安全疏散演练预案及外来人员登记表和各项安全制度;查“平安校园”建设及校园周边安全、消防安全、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及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等情况。
2、严格学校自查
学校深入开展了“日检查、周巡查、月排查”的安全自查活动,在自查过程中,学校成立专门的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邀请消防、卫生等部门专业人员参与,对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体育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不忽视细节、不留死角,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在校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和饮食安全,坚决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排除,制订措施,明确责任人,限期整改。(www.zuozong.com)
3、细化安全教育
本着“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原则,县教育局组织学校定期开展了安全主题教育,组织师生深入学习有关应急知识,组织逃生避险演练,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要求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报、简报、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班会、国旗下讲话等载体和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防自救能力。积极开展毒品预防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假期安全等多方面专题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意识和观念,鼓励广大师生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体艺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教育引导学生家长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孩子,配合学校不让学生沾染一些社会不良习气,不进入营利性娱乐活动场所,不沉迷于网络等。
四、协抓共管,构筑校园安全“强力保护网”
积极协调公安、消防、工商、文化、卫生、税务、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完善了校园安全防护屏障。
1、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一是联合交警队对6所学校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了检查,严厉查处“残疾”车辆,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上放学途中的交通安全。目前,取消了一名学校交通安全员资格,查处了一辆没有登记的接送学生车辆,规范了全县接送学生车辆的秩序。
二是县城学校每天上学、放学高峰时段,许多家长驾车接送,导致交通状况拥挤不堪、秩序混乱。针对这一现象,教育局要求县城学校错峰上下学,调整不同年级放学时间,解决学校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安全隐患,整体提升学生接送工程形象。
三是要求大规模寄宿制学校及时和交警公安部门联系,安排警力,在早、中、晚三个上学放学高峰时间段,实行交通管制,护送学生过马路,做到了校园门口见警车、见警灯、见警察。
2、整治校园外来非法侵害问题
针对当前的反恐形势,教育局开展了以反恐为重点的整治专项行动,要求学校保安门卫持械着装上岗,安排班子成员和值班教师成立校防队进行周边巡查。小规模学校积极联系村委会加强联防联保,预防个人极端势力对校园的侵害。
3、整治高考期间的环境秩序
教育局联合食药局、公安、工商、卫生、质检、消防等有关部门的18名执法人员,对三所高中食堂、超市、医务室等开展了高考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发现并纠正了6项内容,为高考顺利进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4、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教育局作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牵头单位,召开了联席会,出台了《武邑县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13个部门各自的职责以及各个时间段重点整治内容。协调有关单位有针对性地对校园及周边环境开展综合治理,不定期进行拉网式检查,检查校园周边包括食品店、网吧、文具店等在内的商户,协助工商、城管等执法部门,清理校门前摊贩,有效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通过此“工程”的实施,目前全县教育系统上上下下思想高度统一,行动高度一致,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焕发出一派生机勃发、安定有序、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为打造冀中南地区“教育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