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教育均衡 打造教育品牌——济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实现教育均衡 打造教育品牌——济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省济阳县教育体育局山东省济阳县位于古济水之北,故曰济阳。近年来,济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优先发展教育,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将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列为重点民生工程。2015年11月底,济阳县以山东省34个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中的最高成绩99分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认定。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高效是核心。举办了各级各类的教育活动。

实现教育均衡 打造教育品牌——济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山东省济阳教育体育局

山东省济阳县位于古济水之北,故曰济阳。古有孔子闻韶,近有张尔岐注经,更有清朝尚书艾元徵的文化传承,形成了崇礼尚学、兴学重教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济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优先发展教育,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将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列为重点民生工程。2015年11月底,济阳县以山东省34个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中的最高成绩99分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认定。

立足实际 布均衡发展之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通过渐进式调整,实现了规模适度、城乡均衡、效益较高的办学格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积极到学校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全县农村学校布点分散、质量不高,城区学校班额较大,资源较少,全县教育存在不均衡现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十二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就近入学、高年级相对集中入学、初中实行寄宿制管理”的战略布局。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有关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有关部门及镇政府、街道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投入机制,制定了奖惩措施。“校安工程”、“校舍标准化工程”、“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211工程”、“改薄工程”等,总投入5.2亿元,实现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统一标准。

脚踏实地 走均衡发展之路

走进济阳,教学楼宏伟壮观,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教学楼、公寓楼、餐厅、操场、绿树、鲜花已融合为一幅美丽的画卷。

实施标准化工程,建设校舍面积8.5万平方米;硬化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场地15.25万平方米,新建篮球场107个,排球场109个,乒乓球场356个;建设塑胶操场9个,炉渣操场73个。全县所有学校的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多功能室等进行了更新,新配备学生微机室87个,专任教师机1990台,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系统1015套;补充购置体卫艺器材7.2万件(套),购置理化生实验仪器器材、仪器138万件,新建了“三通两平台”,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全县学校仪器设备方面达到城乡统一标准配备。

全面实施“改薄”工程和“211工程”全县镇(街道)中学、小学中心校区均建有高标准的餐厅、宿舍,所有寄宿制学校均安装了新能源锅炉,所有学校厕所统一为水冲式厕所,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补充年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知识和学历结构,师资配备达到优良化。连续5年公开招聘教师,累计招聘教师559人,音、体、美等专业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需求。35岁以下教师占农村教师总数35%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0%,初中师生比1:11.4,小学师生比1:10.6,完全符合上级教师配备标准要求。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已呈现出数量足、年轻化、专业化的明显特点。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落实岗位绩效工资和农村教师补贴,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高效是核心。开展名师送课活动,教研员包校制度,抓点带面,示范拉动,实现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建立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制订了交流工作计划和方案。济北小学副校长卢士民到萃清小学挂职,创新中学副校长高亮玉到曲堤中学挂职、名师的支教交流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促进作用。近三年参加交流的校长达30余人,交流教师达500余人,带动了全县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www.zuozong.com)

加强教科研建设,构建高效课堂。教科研专项培训,课题研究,优秀科研论文评选等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教师教科研能力。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开展了教师专业考试、中小学质量抽测、教学视导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全县有特级教师4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市级教学能手10人,省级优质课一等奖1人,市优秀管理者3人,市级名师5人,济阳名师31人,每年发表省、市级论文100余篇,省、市课题10余项通过结题鉴定。

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校本课程:有京剧国粹美,武术的传统美,也有鼓子秧歌民俗美,更有闻韶文化的地域美……

促进教育公平 享均衡发展之惠

为促进教育公平,全县制定了统一的招生政策,小学、初中招生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民办学校招生实行摇号录取、高中学校招生实行指标生、且比例逐年提高的政策,确保教育公平。在全市率先实现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县城全覆盖,对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同样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享有和城区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机会。

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全县镇(街道)中学、小学中心校区建有高标准的餐厅、宿舍,有效解决了城乡学生的食宿问题。同时,配备生活老师和心理辅导员,留守儿童有了稳定的家,衣食无忧,学习、生活快乐,健康成长。

城乡共同发展。县委、县政府完善投入机制,迁建志远小学、新建澄波湖学校、济北华府小学、筹建闻韶中学,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成立实验中学、济阳十中、实验小学、济北小学四个办学集团,将农村中小学分别作为四个办学集团的分校区,集团内“理念共通、资源共享、教育共管、教学共研、特色共创、底蕴共塑”;学区内实施一体化管理,学区内统一调配师资,资源共享、共同提升;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青少年科技节、中小学文化艺术节、济南市青少年国际数棋比赛、传统文化诵读等极大提高了学生素质。运动会、大课间等活动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我县“青少年运动员组”和“优秀运动员组”获市第六届青少年运动会金牌榜第一,荣获团体总分(县市组)第一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00余项。演讲比赛、德育活动、征文评选等活动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2014年“感动济阳人物”评选中,2名学生被评为“感动济阳人物”。

举办了各级各类的教育活动。全国首届“文本细读”开幕式、全国首届“创新杯”艺术大赛在济北小学举行,全国新课程有效观摩研讨会在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全省校园文化与特色建设现场研讨会、济南市“十一五”课题鉴定会在竞业园学校举行;全县“A级”教师创建、济阳名师评选、“十项全能素质大赛”等活动,宣传了济阳教育,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第二实验小学的“356”课堂和竞业园学校“单元整体学导”模式被全国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吸引全国众多学校前来参观学习。

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县、山东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济南市农村教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是对济阳教育的充分肯定。

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济阳人将发扬“开放包容、创新创业、团结拼搏”的精神,对接四个中心,融入现代泉城,让济阳教育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