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寒潮裹挟下的丙溪村云起小镇一如往常热闹。
这个玉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集纳了新店镇几个村组50多户人家。每户人家分得的或独栋或连排的别墅式民居,错落有致,清一色的青瓦白墙,客厅、卧室、厨房、书房、客房、卫生间一应俱全。
民居之间,青石板铺就形成阡陌交通,四通八达。空旷之处,闲暇时间,总有村民三五成群,跳跳广场舞,也学城里人时尚一把。
位于小镇中央的乡愁馆,陈列了鼎罐、粑槽、镭钵、火铺等老物件,时常引来游人参观拍照。
卫生院配有全新的医疗设施设备,医生和护士随时在岗,方便村民看病就医。
一旁的幼儿园,不时传出阵阵儿歌。从窗外往里看,年轻的女教师正在引导孩子们展示才艺。她说:“孩子们出生在山里,很少有玩伴,久而久之养成孤僻内向的性格,搬来云集小镇后,上了幼儿园,大家聚在一起,每天都很开心、很快乐。”
小镇内,6米宽的柏油公路穿境而过,距离县城10公里的车程,半小时便可到达。
公路左侧,是丙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移民群众服务中心,丙溪村支“两委”就在这里办公。
丙溪村移民群众服务中心是小镇村民常去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在那里可以找活干”。移民群众服务中心的建立,秉承春晖理念,旨在让“感恩、尽孝、反哺、回报”理念实体化,不仅招募了春晖社员,建立了春晖人才库,还礼聘外出发展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春晖使者,回乡领办实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发展,增收致富。
公路右侧,偌大一片土地被竹篱笆围起来,那是为解决搬迁群众乡愁记忆而划分的“微田园”。每户人家分到一分地,种些蔬菜,也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www.zuozong.com)
“这些变化离不开贵州省气象局的帮助和扶持。”丙溪村党支部书记夏文标说,自从贵州省气象局机关事务与财务核算中心安全科长张进来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丙溪每天都在改变。
张进的记忆里,刚到丙溪时,云起小镇还未通水,大家只能吃丙溪河里的水。然而河上游村庄村民养鸭,一年四季都泡在河里,粪便自然就排到河水中。尽管河水是流动的,也有夹杂着还未完全散开的鸭子粪便。有时,刚打来一壶水,架到炉子上烧几分钟,迎面传出一阵刺鼻的气味,只得倒掉重打。
为此,张进多方奔走,协调资金、物资,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解决了整个云起小镇的饮水困难。现在,家家户户做饭烧菜都用上自来水,洗衣机、热水器也配齐,洗衣服、洗澡用水都不成问题。
张进到丙溪之前,连接村里几个村民组间的道路有近10公里,都是土路,路上行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特别是贺家组通往牛鼻嘴组,必须经过的一条羊肠小道,异常艰险,严重影响了村民出行。在工作队的倡议和支持下,张进和丙溪村支“两委”成员利用入户走访和组织召开院坝会的时间,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并协调资金购买建材,村民投工投劳硬化了路面。现在,村民出行方便了,走亲访友、串寨摆白(拉家常)说走就走,有条件的人家,骑上摩托车,一支烟的工夫,来去自如。
在贵州省气象局驻玉屏自治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及张进的努力下,村内盘坡组广场、大田组广场和朝阳至丙溪河堤也先后建成。宽阔的广场让村民们有了休闲娱乐之地,稳固的河堤让村民们不再惧怕山洪。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工作队的沟通协调,玉屏自治县气象局与玉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多次深入玉屏自治县新店镇丙溪村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为丙溪村制定科普宣传与气象保障实施方案,定期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培训,升级丙溪村所在乡镇气象自动站,多渠道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筑牢基础,并于2019年创建成功。
丙溪村的变化,只是贵州省气象局定点帮扶玉屏自治县新店镇的一个缩影。在洞坪村,一座连心大桥、一个幸福养老院、一条条组组通硬化路的建成,在朝阳村和大湾村,一个个养殖场的盈利,甚至村民家改厕、改圈、改灶台,都倾注了他们无尽的心血。五年来,贵州省气象局自筹及协调应急管理、水利、发改等部门资金支持,共1850余万元,全部投向新店镇,扮靓了朝阳、大湾、丙溪、洞坪四个村。
特别是贵州省气象局班子成员轮流带着气象专家一次次地往玉屏跑,与黄桔梅、张进走村串寨,寻访致贫原因,跋山涉水,探索治贫路径,查阅堆积如山的历史资料,找到气候优势。大量调研后,贵州省气象局牵头开展了玉屏自治县油茶种植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工作,并通过科学分析评估为玉屏油茶颁发“贵州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证书”。
由此,玉屏油茶品牌价值迅速提升,销路迅速打开。如今,走进玉屏,走进新店,看山山岭岭间那一片片油茶园,尽现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