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西部教育强县 办人民满意教育——邻水县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建西部教育强县 办人民满意教育——邻水县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邻水县围绕“建设西部教育强县,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了全县教育均衡发展。2011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邻水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省市级复核评估。

建西部教育强县 办人民满意教育——邻水县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四川省邻水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局长 胡义学

邻水县幅员面积1919平方公里,总人口103.84万,现有中小学101所,教职工8618人,在校中小学生10.92万人。近年来,邻水县围绕“建设西部教育强县,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了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成果篇:优先发展 实现教育新跨越

十二五”期间,邻水县坚持“科教优先、人才兴县”突出“项目带动支撑”思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

办学条件持续优化,先后投入建设资金约3.6亿元,新建、改造校舍和运动场约45万平方米;配备各类教学仪器、音体美和电教器材1.3亿元,建成“万兆骨干、千兆到校、百兆到教室”的教育城域网,基本完成网络“班班通、校校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全县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四川省(2011年)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教师920名,培养市级以上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教书育人楷模”875人,在职教学历、专业技能持续高位提升,教师结构进一步优化。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户籍学生学位供给能力系数保持在1以上,残疾适龄人口、特困生、女性适龄人口受教育机会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保持l00%毛入学率,3—6周岁幼儿入园率和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4.6%、87.1%,中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8.69%,“9+3”藏区学生连续五年实现100%就业,就业满意率达到94%,公共教育均等化基本实现。教育资助全面落实,五年实施各类教育资助13项,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2.4万人次共2.45亿元;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1万人。

教育发展成效显著,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全面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校际结对帮扶制度和责任区制管理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八融合”,有效整合县域中职专业,初步建成职业教育三级培训网络。各类教育连续多年稳居全市前列,在全市普教系统排头兵作用明显。扎实推进有效教学和特色教育,先后涌现出三分课堂、有效教学五环节、文言文五步教学法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形成了感恩教育、陶艺教育、国防教育、剪纸教育、书法教育、礼仪教育等富有个性特色的多样化教育,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经过五年的发展,邻水县实现了从规模到质量,从外延到内涵的飞跃,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2011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邻水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省市级复核评估。

攻坚篇:教育扶贫 打赢脱贫新攻坚

“精准定位扶贫目标、有序推进资助扶贫、强力抓好硬件建设、狠抓师资队伍建设……”2015年12月,调整后的县教科体局领导班子,积极抢抓“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复核验收机遇,多次召开教育扶贫专题会,研究布置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细化了教育扶贫工作举措。

精准定位扶贫目标。为全面达成“保障贫困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目标,从“加大贫困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构建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的教育扶贫机制,拟定了2016年教育扶贫工作计划和“邻水县特色效益扶贫片区建设任务细化方案”,把扶贫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列出了任务清单,明确了工作任务、完成时间、操作办法,确保教育扶贫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www.zuozong.com)

有序推进资助扶贫。按照“学生申请、班级和学校核实、对外公示”的程序,做好贫困学生摸底调查,建好贫困学生数据库,确保精准资助,实现“应免尽免、应助尽助”,全力保障贫困学生“能上学、上好学”。今年,全县将在“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保教费”等10个项目上实施扶贫资助4万余人次,资助金额约5200万元。

强力抓好硬件建设。投入1942万元,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全面完成第二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每个乡镇至少1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投入6318万元,对实施“改薄计划”40所学校(含教学点)共4.2万平方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投入1187万元,新(改)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226套,进一步改善边远薄弱学校教师居住条件,确保农村学校“留得住”优秀教师。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村小光纤接入工程,升级改造学校宽带网络,新增计算机268台、网络教室16间、“班班通”设备32套,进一步抓好“三通”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努力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通过“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交流、统筹专业学科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走教”等多种方式,引导优质师资向薄弱学校流动,优化农村学校师资结构,推动全县师资均衡配置,重点解决农村学校音体美等学科教师配置不均的问题。加大教师补充力度,通过考聘教师、招聘特岗教师(定向安排到村小)、引进免费师范生研究生,主动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学科性缺编等问题。加强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形式,提高贫困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展望篇:提档加速 塑造教育新形象

未来五年,大力实施“1+3+5+5”战略,围绕“质量、创建、民本、和谐、特色、创新、健康”主题,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重、以人为本与改革创新并重、特色发展与均衡发展并重”工作原则,重点突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教)”五大任务,努力实现“五教统筹”,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多渠道扩展学前教育资源,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园机制,建立完善公民办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机制,改革幼儿园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均衡发展成果。“十三五”期间,将新建县职业教育中心、丰禾镇第二小学和九龙镇第二小学,在西部新城新建1所完全小学,新建PPP幼儿园,在西半环新建1所单设初中,在南部产城新建普通高中,迁建西天乡中心学校,扩建城北镇初中、小学,完成涉及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的相关项目,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保障适龄学生就近入学

普高教育优质发展。将大面积提升质量与培养特优学生结合起来,抓好基础和常规管理,强化专题性、针对性研究训练,力争实现整体教育质量与特优生培养的双丰收。

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科研、评估考核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增强职教自身造血功能,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特殊教育科学发展。做好“普及与提高”文章,扩大特殊教育集中教育的规模和社会影响,提高“三残”儿童的综合素质和特教学校入学率。(2016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