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石墨烯研究团队主要由丁古巧研究员课题组、狄增峰研究员课题组、王浩敏研究员课题组、于广辉研究员课题组、吴天如副研究员课题组等多支科研团队组成。上海微系统所狄增峰课题组重点开展晶圆级单晶石墨烯制备技术、制备机理和应用的研究。上海微系统所王浩敏课题组工作重点聚焦在二维原子晶体纳米结构及器件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简称“上海微系统所”)石墨烯研究团队主要由丁古巧研究员课题组、狄增峰研究员课题组、王浩敏研究员课题组、于广辉研究员课题组、吴天如副研究员课题组等多支科研团队组成。

(1)上海微系统所丁古巧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在高质量石墨烯材料、石墨烯量子点以及C3N等石墨烯相关新型材料的创新制备和前沿应用探索方面取得进展。先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文章100余篇,累计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申请PCT国际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共79项,授权42项。

(2)上海微系统所狄增峰课题组重点开展晶圆级单晶石墨烯制备技术、制备机理和应用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前沿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在国际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国际发明专利6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84项。主要从事绝缘硅(SOI)材料、电子器件及相关技术应用和基础研究工作,其中石墨烯材料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锗衬底上晶圆级单晶石墨烯的制备;晶圆级单晶石墨烯转移技术研究;锗基石墨烯材料在超导、存储、磁学、光电等领域的应用;其他低维材料的制备和机理研究。

(3)上海微系统所王浩敏课题组工作重点聚焦在二维原子晶体纳米结构及器件研究方向。围绕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原子晶体在微电子应用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行原始创新,探索石墨烯微电子学应用的发展方向及技术路线。具体开展绝缘六角氮化硼表面石墨烯单晶形核机理、取向识别、气相催化、边界手性调控和纳米带可控制备等方面的研究。(www.zuozong.com)

(4)上海微系统所于广辉课题组由博士生导师于广辉研究员负责。长期从事宽禁带氮化物材料以及石墨烯基二维材料的研究工作,承担过“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多项。研究方向:金属衬底上石墨烯中的微结构缺陷研究,通过采用氢氧刻蚀等破坏性方法实现对石墨烯等二维材料中的褶皱、点状缺陷、晶界、杂质等缺陷结构的分布规律的在宏观尺度直接观测分析,并揭示了其产生机理、调控方法等;金属衬底上的石墨烯单晶晶圆制备研究,通过采用特殊的金属衬底结构,实现晶圆级石墨烯单晶薄膜的制备;二硫化钼等过渡金属硫化物可控制备以及结构特性研究。

(5)上海微系统所吴天如课题组由吴天如副研究员负责。研究小组从2009年开始研究新型低维材料形核控制与外延生长、范德瓦耳斯力异质结构构筑和二维电子器件应用领域的研究。依托国家集成电路重大专项[晶圆级石墨烯电子材料及器件研究(2011ZX02707)]等项目的相关支持,致力于高质量石墨烯材料生长、性能表征及器件集成工艺研究。近五年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申请与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应用相关的专利70多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