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大薄弱学校投资,确保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薄弱学校投资,确保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义务教育项目资金,优先用于解决教学点的办学困难。对薄弱学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按“基本开支”与“项目开支”予以拨付。

加大薄弱学校投资,确保教育均衡发展

安徽省泗县教育体育局

泗县地处皖东北,总人口93万人,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32所,其中农村教学点175所,在校学生6904人,按100人计算教学点差额10196人,教学点办公经费共计1068.75万元。为解决一些地方对偏远村小学(不含乡镇学校)和教学点不够重视,经费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推动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一、加大薄弱学校投资,确保教育均衡发展

(一)高度重视

长期保留并办好一定数量的教学点,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巩固“两基”成果、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教学点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全面保障。泗县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切实落实投入责任,尤其是加大对教学点经费投入,落实县级分担资金。公用经费地方分担资金要足额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加强统筹

统筹公用经费,努力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逐步提高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用于校舍日常维修的比例,并优先满足教学点需求。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义务教育项目资金,优先用于解决教学点的办学困难。同步推进村教学点信息化建设,为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和补充有关基本设备设施。

当前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分配存以一些问题,一是城乡差距较大,学生大量流入城镇学校,农村学校生源少,资金紧张,难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教学点仅对不足100人的学校安100人拨付分配方法过于简单。为此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4〕1301号)第二章预算管理、第三章支出管理相关规定。我县适当调整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科学统筹公用经费使用。对薄弱学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按“基本开支”与“项目开支”予以拨付。“基本开支”用于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水电等。以实有学生数6904人,按400元/生标准拨付资金276.16万元,不足100人的教学点以100人,按400元/生追加拨付办公经费,拨付资金407.84万元,共计684万元。“项目开支”用于房屋建筑、构筑物、信息化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按225元/生纳入统筹。统筹“项目开支”资金384.75万元,用于教学点改善办学条件。

(三)科学预算

学期开学前,县教体局及时下达公用经费预算安排额度,并提前拨付部分公用经费,保证村小学和教学点正常运转。

在编制年度预算核定学校公用经费时,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校运行成本,在保证公用经费总额不减和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适度向规模较小的村小、教学点学校倾斜,提高这些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切实保证其日常需要。对办学条件已满足需要的小规模教学点,县级在安排公用经费时按实际需求拨付,避免浪费;其余资金统筹用于其他规模较小的村小学和教学点,避免滞留在县和乡镇中心学校。

(四)严禁挤占

乡镇中心学校因指导本行政区域教育教学业务工作所需工作经费以及安保人员、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工资等支出,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挤占国家确定的公用经费基准部分。中心学校不得以统筹的名义,截留、挤占、挪用、克扣教学点公用经费。

二、规范资金使用,切实管好用好公用经费

(一)加强指导(www.zuozong.com)

县教体局加强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中心学校将村小学和教学点收支情况在会计账目上分校(点)单列反映。县教体局定期对中心学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校长和老师进行财务知识培训。今年6月26日,我县有幸请到安徽省教育厅财务处汪庆忠科长、宿州市教体局计财科段立松科长。为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会计做了《全面推进中小学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专题讲座。培训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小学财务制度》、《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办法》、《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务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全县中小学校财务行为,加强管理和监督,提升业务管理水平;确保教育资金规范、安全和有效使用。为我县学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统筹使用

教学点的“基本开支”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及标准开支,规范使用公用经费。公用经费要首先保证学校基本运转,不得因经费问题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严禁用公用经费发放人员工资、津补贴、职工福利,以及购置礼品、旅游、偿还债务。

由于教学点附属设施设备不全、厕所院墙危险、桌椅高矮不一和长期破损、校园地面无硬化等情况。我局结合2014年10月份、2015年9月份两次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教学点进行摸底排查结果,确定重点改造对象。科学分配安排统筹“项目开支”资金。

比如:山头镇刘墩教学点、刘圩镇陶场教学点等办学条件较差。这些学校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网络不能覆盖;地面无硬化,一场雨后至少一周学生课间无法活动;厕所墙体开裂,屋顶塌陷,地面破损;院墙开裂、倾斜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见照片),以学校自身能力就是将一年的公用经费全面用于维修改造也不够,但是通过全县“项目开支”统筹现在这两所学校新建了厕所17个蹲位55平方米,硬化了地面,新修了院墙,接接通了网络配备了电脑,办学条件焕然一新。

2015年我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现场测量,科学布局。根据各教学点人数统一图纸,30人以下按31平方米,7个蹲位;31~50人按37平方米,9个蹲位;50~99人按55平方米,15个蹲位。以乡镇为单位打包招标,确保工程质量。共对159所教学点的厕所,29所教学点院墙4073米,5所教学点硬化地面4930平方米,更新桌凳3000多套,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共计投入资金689万元。

农村边远地区教学点面临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尤为严重。为此我县努力提高网络覆盖,目前我县175所教学点全部接通网络,配备电脑195台,实现网络全覆盖,为完成国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逐步推进打下良好基础。现在171所教学点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不断提高,尤其是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课率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一师一校型教学点,效果尤其明显。

三、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一)强化监督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监管机制,定期开展财务检查和绩效评价,强化内控稽核制度;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推行中心学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要强化对中心学校经费使用的监管。确保教学点经费不被截留挪用。

(二)及时公开

各校要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公开制度,督促中心学校阳光理财,每学期按照财务信息公开要求,公示中心学校本部、村小学和教学点财务收支状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教学点公用经费使用的的规范性。

(三)长期跟踪

建立经费监测机制,实时掌握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运转水平、支出结构等信息,为调整经费保障政策提供依据。确保公用经费管理的科学性和长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