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改革路径助力 县域教育驶入“高铁”快车道

多元改革路径助力 县域教育驶入“高铁”快车道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县域教育,章丘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释放教育潜力、创造新增长力的重要抓手,多项改革举措开启了县域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先河,点燃了高速发展的强力引擎,带动章丘教育驶入了“高铁”快车道。一项项改革成效突显,章丘多项教育改革在全省、全国开启了“破冰之旅”,引领章丘教育走上了内涵提升之路。章丘区域教育共同体进一步破解了城乡学校一

多元改革路径助力 县域教育驶入“高铁”快车道

山东省章丘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怎么办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更好地成长成才?作为县域教育,章丘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释放教育潜力、创造新增长力的重要抓手,多项改革举措开启了县域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先河,点燃了高速发展的强力引擎,带动章丘教育驶入了“高铁”快车道。

在全省率先实施、持续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多元录取让学生提前拿到高中“入学券”;在济南率先探索“职普互通”育人路径,多途径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在县域率先趟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径,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最大化;大力推行分部制、小班化等教学模式,激活各学段教育生机,实现了学生多元和个性化发展;自编《导学案》普惠师生,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让学生减负悄然破冰。一项项改革成效突显,章丘多项教育改革在全省、全国开启了“破冰之旅”,引领章丘教育走上了内涵提升之路。

中考改革:多元录取让学生提前拿到高中“入学券”

自2013年开始,章丘在全省率先对高中招生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做好高中招生工作,章丘按照“多次考试、等级评价、多元录取、自主招生”的原则,在划片招生的基础上,招收“推荐生”。推荐生考试综合素质考核科目分为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涵盖语文、英语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知识及相关能力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及相关能力。推荐生面试分基本素养测试和才艺展示两项内容,此环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了初中教育教学转型。

这一改革将千军万马争过的“独木桥”成功改造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交桥”。两年来,先后有1794人提前收到高中学校的“入学券”,其中2013年录取780人,2014年录取1014人。

职普互通:多途径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章丘在济南率先探索“职普互通”高考育人路径,2014年有145名普高毕业生参加了春季高考。记者在章丘一中了解到,学校立足校情和学情,经反复调研论证,组织了部分学生参加了2014年春季高考,以让更多的孩子多一次考上本科院校的机会。在家长和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文化课学习相对比较吃力且对职教专业有兴趣的145学生报名参加了春季高考。“春考班学生的课程内容与夏考课程内容不同,最主要的是没有春考的教材、资料,为了尽快把专业课补上,老师们自己上网查,自己组建题目,既要上好原班的课程,又要另备春考生的上课内容,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校长邱承岭说。付出有了回报,2014年的春季高考中,章丘一中本科上线率为95%,145名参加春考的学生最终有113人被青岛大学烟台大学等本科院校录取。

据章丘市职教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2015年新一届春招备考中,章丘共有510名普高学生参加了春季高考报名,专业涉及网站建设、机电数控、商贸等10余个专业。

教育的最大价值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发展自身个性的需要,使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从而每名学生都能成为丰富饱满的个体。章丘探索实施的职普互通高考模式,使更多的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满足了不同潜质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实现了全面育人、育全面人的目标,让更多的孩子实现全面成长进步,更多的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学前集团办园: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最大化

章丘学前教育为满足更多家长“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充分而又优质的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探索实施了集团化管理模式。2012年9月成立了“章丘市实验幼儿园集团”,加挂了4处镇街分园。

截至目前已经拥有相公庄、圣井、刁镇、宁家埠、白云湖、东山、桃花山7处集团园。集团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集团内部实施统一管理,实现同步发展,整体提升分园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为今后各分园特色化发展奠定基础。“这一举措极大的满足了乡镇老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让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城市,下到农村、山区、滩区,真正实现了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市教体局局长李忠新告诉记者。

据了解,章丘实验幼儿园总园是省级实验幼儿园,是集团的龙头,集团通过共享管理模式、共享园所文化、共享教育资源三个共享,带动分园快速提升,强化实训,引导分园自我发展,城乡共享,集团内部实现相长共赢。管理主要通过输入式,为分园输入资源、文化、管理人员、师资等。针对分园各自的优势,集团提出了合而不同的管理思路。相公、圣井分园发展目标为“增内涵、树品牌”,刁镇、宁家埠分园发展目标为“抓规范促发展”。集团办园模式实施以来,分园办园质量明显提升,相公分园晋升为济南市一类幼儿园,相公、圣井分园认定为山东省乡镇中心园。集团形成了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百花齐放的集团“大同气象”,真正实现了章丘学前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章丘秉持“在均衡发展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在优质教育上让每个孩子健步前进”的原则和目标,在教育均衡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做文章,率先在全省县域启动了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实施城乡联盟办学,让每一名学生都沐浴优质教育的阳光雨露。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由实验中学、实验小学10所市属初中、小学与黄河、垛庄等偏远山区、滩区的13所初中、小学建立市属学校分校,农村孩子不用走出家门即可享受到与城区学校相同的优质资源,实现了市属学校与乡镇学校之间无缝隙对接管理,相互交流融合,共同提高。高中与初中学校实行特色试验办学,四中等5所市属高中与绣惠中学等10所初中学校实行特色试验办学,加强资源整合交流,促进先进教育理念经验向下移植延伸,实现了育人一体化。

在此基础上,章丘率先探索提出了“区域教育共同体”理论,并在实践中逐步构建起了以校际协同发展共同体、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布局共同体、学段纵向联合共同体、家校和社区互动合作共同体、点线面三维教研共同体、多元办学共同体“六大共同体”为标志的区域教育共同体“章丘现代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初步搭建起了具有章丘特色、迈向现代化的鲜明支撑,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向科研型转变,学校向特色品牌化迈进,从而实现了党政松绑、教育自觉、社会配合的目标,切实有效的推进了教育现代化,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www.zuozong.com)

章丘区域教育共同体进一步破解了城乡学校一体发展、师生共同进步难题,让每个城乡孩子都享有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各学校从硬件到软件都实现了整体蜕变和升华,并引发了学生“回流”潮。前几年学生到外地求学现象比较严重的章丘三中,近年来不仅外流学生逐渐返回,今年9月开学时,还吸引了周边县区的5名学生前来就读。据统计,已有500多名学生从外地回流,章丘教育的“洼地效应”正在凸显。

分部制管理:剪出双翼让师生自由翱翔

大规模学校如何突破管理瓶颈,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面对困境,章丘的几处学校找到了“金钥匙”,立足实际大力推进“分部制”管理模式,实现了学校管理由最初的传统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的分部制管理模式的积极转变。

记者了解到,章丘中学(山财大附中)共105个教学班,师生7400余人,管理难度相当大,学校按照统一领导、分部负责、条块结合、全程管理的原则,逐渐形成了一校、三级、六部整体联动机制的管理格局。

校部统一领导,级部协调推进,分部具体落实,精细化管理渐趋成熟。每个级部分成两个分部,制定分部工作目标,落实校部、级部决策,抓好师生的过程管理,竞争格局的形成深化促进了精细化管理。

学校对分部制管理从管理团队、教师队伍、班级建设、常规管理给予最大的管理权限,各部之间互不干扰,和谐竞争。两部之间又加强合作共赢,将教学资源、创新做法贡献出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学上实现资源共享。“分部管理加大了过程性评价的权重,教师能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能够在各分部的对照中寻求心理平衡点,获得事业成就感。”校长刘清涛说。

章丘五中各个级部实行“德育管理分部评价,教学教研同步实施”的管理机制,通过实行“四分三统一”,促成内部竞争,激发管理热情,调动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以实现“三位一体”的高效管理。

学生德育管理采取严格的分部管理,使学生管理走向了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形成了德育管理的校本模式。教学管理两个部实行统一的教学科研,统一的集体备课、统一的教学策略研究,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同样的教学。此模式在分中形成竞争,在竞争中打造队伍,在统一中谋求共赢,在共赢中实现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正逐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分部形成的“对立”激发了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因为教学统一,才真正实现了“教育、科研、管理”的三位一体发展。

小班化教学:精致小课堂让教育成为生活

在章丘,所有班额30人以下的小学班级都推行了小班化教学,实现了班主任进课堂,教师备课、讲课、课业辅导、师生相处等课内课外形式的根本性转变。小班化教学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教师们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模式和分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四个“百分百”,即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发言、百分百关注和百分百作业面批,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互动空间、更宽松的学习氛围,并随时关注学生状态,采用多种训练形式完成课堂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精致小课堂真正让教育成为了生活。

在第一所试点小班化教学的章丘双山中心小学,记者了解到,针对双山街道小学一年级划片政策调整,部分学校出现招生人数锐减的情况,市教体局在这些学校试行了小班化教学模式。

学生们的课桌椅由以往“排排坐”的传统形式变成六张课桌椅拼在一起,孩子们可以相对而坐,并自然形成学习小组,互动交流时再也不必扭身回头。专门为班主任在教室里安放了一张办公桌,班主任全程陪护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不仅实现了作业“面批面改”,还可随时掌握学生们的动态、需求和兴趣习惯,便于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实现了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增进了师生感情。

自编《导学案》:提升学习力让减负悄然破冰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2013年9月,章丘市所有的初一新生都领到了一套内容翔实、美观大气的精编教辅——《导学案》。据了解,章丘市教研室集中相关学科全市优秀教师和中心组成员,吸取现行各学科同步教辅资料的精华,编写了一套初中《导学案》系列丛书。

丛书包含积累练字、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交流、自学合作、研读赏析、巩固拓展、收获反思八个板块,依据新课标、新教材,按教学进度分课时编写,与上课同步,每节一案,科学适用,便于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随新编教材由学校免费发行,从初一开始供师生使用。目前,全市所有初中的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和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均有了《导学案》。“这是章丘原生态的本土资料,使用以来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普遍受益。教师更新了理念,清晰了思路,提升了层次;学生培养了自学习惯与学习能力,获得了名师指导与方法提炼,实现了顶层设计。

优质教育惠及城乡,特别是让偏远地区的学校师生共享优质教育,由此推进了优质教育在课程资源方面的高位均衡发展,更具有重大意义。”李忠新告诉记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