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和美”的视角看学校文化教育

从“和美”的视角看学校文化教育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所在的吕山中心小学拥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发展中学校努力探索文化特色,于2013年9月提出了“和美教育”的学校文化理念。和美教育以“和”为“美”,以“和”至“美”,是遵循师生发展规律,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进一步促使每个老师争当“和雅教师”的追求,学校开设了“和美论坛”。“和美论坛”用一个个鲜明的主题与鲜活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对和美教育进行了探索,和美理念得到了不断升华。

从“和美”的视角看学校文化教育

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中心小学 黄玉平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度受到热议,在如今品类繁多的电视节目中收视率居高不下,它证明了只有真实温暖、根植于文化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在逐渐放大,要求也越来越高。2013年至今,我县各校以“科学管理与特色发展”为目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学校文化的创建工作,也孕育出一大批亮点学校。

我所在的吕山中心小学拥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发展中学校努力探索文化特色,于2013年9月提出了“和美教育”的学校文化理念。“和文化”是一种消解矛盾,平衡两极,求和尚美的文化。“和美教育”努力在教育中求“和”生“美”,在“和美文化”关照下的学校教育工作,吕山小学追求着“和济、和谐、和融、和而不同”的和美之境。

一、追求教育的和融之美

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和合包容,有容乃大”,这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只有不断融合校内外的一切教育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学校的教育工作如虎添翼。

和美教育以“和”为“美”,以“和”至“美”,是遵循师生发展规律,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美教育是通过整合协调各种教育资源,营造轻松、愉悦、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师生在快乐学习和共同成长中创造美、体验美。

(一)融内和,促学校发展合力

对学校而言,和美教育不能仅仅是一张外在的标签,应积极倡导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发展的旗帜。和美教育理念的关键词是“厚德致和,笃行尚美”,即要求师生立德树人,端正心性,勉励而行,求真尚美,以逐步形成“和颜悦色,美教精艺”的教风、“和乐共进,美人美己”的学风以及“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校风。

为了把“和美教育”的目标细化、落实,崇尚德、言、行之美和周遭万物之美,我们提出了15字的校训:“灵动每一时,阳光每一天,文雅一辈子”。“灵动”是要求师生在“和而不同”的课堂中,以积极的状态,敏捷的思维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阳光”是要求师生在“惠风和畅”的环境里,内心淡定,要以平和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解事,追求心灵的阳光;“文雅”是要求师生在“和衷共济”的团队里,团结一致,终身学习,笃守“和美”的做人信条,敢于承担,甘于奉献,乐于分享。

基于这样的发展理念,学校积极开展“每月工作建议”制度,借助教师的献计献策,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责任感。同时添设教师示范岗,党员示范岗,社团示范岗等工作岗位,为每位教师提供舞台,各尽所能,展示才华,促进学校的良心发展循环。

(二)融外和,增教育发展实力

和美教育追求以和为贵,以真为美,在教育发展的今天,只有广博的视野才能激发教育的潜能。因此不断拓宽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才能丰富教育资源,取得教育的长足发展。

因此,学校以“和美”为指引,不断强化校与校的共建,在不断共享中才能取得共赢。学校积极搭建了多方联谊桥梁,不断借力,形成更为强劲的实力。如通过与城区优秀学校共建“六合共同体”、校际共建、组建片区联盟学校,与乡镇学校开展名师共建活动等,这些资源的利用,开阔了视野,达到了资源共享,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契机。

同时,为发挥管理组织中各方面的主动精神,发挥管理层面的先进性,学校不断强化蹲点学习,积极派行政和骨干教师外出蹲点学习,杭州崇文、上海洵杨路小学等知名学校的求学经历,为吕山小学进一步提升内涵奠定了基础。

这种和合包容的管理策略,展示了“和美教育”的无限宽度,丰富了“和美教育”的内涵,拓展了“和美教育”的外延,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态势。

二、追求教育的和济之美

和济指的是“和衷共济”,在“和美教育”中,“和衷共济”指师生有共同的精神愿景,在各个时期、各个方面能各尽所能,团结互助。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必须相信:文化传承是一种团结,盘活一群年轻教师队伍,更能激活一所学校。

途径一:和美工作室,做好文化的传承

学校一直致力于文化立校,继承开发原有的“雪藕”文化,拓展其外延,并深入挖掘吕山乡富有地域特色的“荷”这一物象,关注“荷”高洁、清雅的品质,提炼出“荷”作为文化意象所承载的“和”品质,构建以中国传统智慧中“和”为内核的学校文化,初步建构了“打造荷韵校园,孕育和美教育”的文化理念。同时,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主任的和美教育发展工作室。该工作室有机整合和美教育资源,发展和提升“和美治校”理论,为学校的管理决策寻依据、理思路、出点子,帮助将决策转化为执行力

为了推动和美教育的发展,学校多次邀请专家,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以“和美教育”为题进行专题讲座,以此激发师生投身和美教育的激情。学校还先后开展了三次“和美愿景大讨论”,组织教师开展头脑风暴式的研讨活动,与专家秉烛夜谈,让教师和学生家长多次进行思维碰撞,营造浓郁的和美探究氛围。

一年来,学校形成了“和美教育”的文化愿景,提出了以“为每一位师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为办学宗旨,以“建设惠风和畅的校园,追求和而不同的课堂,培养和美阳光的少年,打造和衷共济的班级团队”为价值追求,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

途径二:和美论坛,促进“和雅教师”的担当

“和雅”有温和雅正的意思,“和雅教师”应当具有爱心、温和、博学、高雅的特质。为进一步促使每个老师争当“和雅教师”的追求,学校开设了“和美论坛”。(www.zuozong.com)

“和美论坛”是一个开放的研讨论坛。在这个论坛里,有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有名优教师的丰富经验,有家长的倾情感悟,有校外辅导员的热情洋溢,更有学生无瑕的童真。如学校基于“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开展了“和雅教师”的评选的大讨论,评选细则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分别是: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大智无价。这样的评价标准对各层面教师的发展都起到了激励作用,其中评选出的“最美乡村教师”在班级管理、班车押送、后勤分管上做出了杰出的表现。在论坛中,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会彼此尊重与欣赏。时时刻刻用和美做人、踏实做事来要求自己,用一言一行来践行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和美论坛”用一个个鲜明的主题与鲜活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对和美教育进行了探索,和美理念得到了不断升华。

途径三:团队合作,盘活年轻的教师队伍

学校25岁至35岁的教师多,这些教师年纪轻,经验少,且有职业倦怠。为了形成富有和美特色的教师团队,学校力图借助以下三个途径,用心盘活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

(1)将教师按照不同的体系分为办公室团队、学科组团队、年级段团队和党员团队。各个团队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不管是哪位教师有需要,或者参加课堂教学比赛,都会积极邀请兄弟学校的名师前来研课,而且行政亲自参与把关,学科组群策群力,形成强大的后援团。

(2)开展“和雅”快乐营活动,诵读、趣味运动会、野营、文艺演出……老师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融洽指数不断提升。今后,学校打算从“健康屋、生活馆、礼仪园”三个层面丰富教师的生活,进一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3)学校领导真正深入到各年级、各教研组和工会小组中,听取教师们的意见,收集员工们的建议,并通过各种媒介和老师交流、分享。通过一系列活动,学校教师形成了高度凝聚力,为和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团队支持与精神动力。

这样的团队合作,旨在将共同愿景延伸到个人愿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三、追求教育的和谐之美

“和而不同”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要则,是打造“和美教育”的要义,在遵循共性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旨在通过三个层面来体现“和而不同”,不断挖掘“和美教育”的深度,彰显和谐之美。

1.“和美德育”——让师生成为幸福的使者

和美德育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师生都有追求美的愿景,通过塑造师生健康向上的性格、气质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张扬个性,发展生命的本质,最终实现美其心、美其性、美其行。

学校关注师生内心健康,也关注师生美的熏陶,如开展了“关注教师心灵,争做美丽女人”茶话会,特聘心理健康专家开展“花季飞扬”女生心理健康讲座,以及“行为规范”的德育培训,书法、器乐、纸浆画等技能培训,借助教师社团,丰富教师工作生活,陶冶教师的情操,传递出了学校师生“我学习,我快乐;我工作,我美丽”的精神风貌。

另外学生层面的和美德育活动也可以丰富多彩:如助力乡村文化礼堂,开展“和乐”迎新年活动,“和美少年”奏响全民绿化集结号的护绿活动,“小手拉大手,一起驱雾霾”,五水共治活动……这些环保活动成效明显,均在省级进行了报道,师生心目中初步形成了对美的追求,和美德育模式有了初步框架

2.“和润课堂”——让教学成为快乐的旅程

“和润”课堂周是吕山小学积极打造的“课堂名片”之一,和润课堂是一种生本课堂,也是有效课堂,更是行动课堂,它强调自主,倡导简约,更关注教师的专业自觉。

“和润课堂”共性在于有固有教研活动模式,一般而言,和润课堂的研讨,首先是课前确立观察目标,课中记录观察过程,课后汇报观察结果、热议观察现象、后续实践跟进等环节,通过这些课堂观察,进行微格化解剖与改进。

学校为积极挖掘学科个性特点,开展体现学科特点的不同的教研周,如:体现语文特色的“菡萏雅韵”语文周,体现数学行动和思辨的“菡萏行思”数学周,体现技能实践和创新的“菡萏合美”技能周,以及小研锐思科研节。这样的教研活动,关注了学科特点,提升了学科教师的教研能力,从而形成了“和谐统一、各美其美”的教研团队。

3.“和美少年”——让孩子成为美丽的天使

和美少年的评价,学校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之一,按照“和美德育”的总要求,学校出台了“和美少年”的评比细则:从各阶段不一样的荷花章,到单项少年,即灵动少年,阳光少年,文雅少年,到最高荣誉:和美少年,这样的评价体系梯度明显,层次分明。评比过程彰显细节,关注成长,学生参与度高。

活动是育人的平台,和美少年更关注个性发展,主题活动,竞赛评比,星星小语,小记者站,文明传播……一个个阵地为和美少年的成长搭建了平台。

“和美教育”追求雅俗共赏的优课观、显隐结合的学习观、主客相生的师生观、言意相谐的性质观。这“共赏、结合、相生、相谐”之境,便是“两极融通”之果。和融之美,和济之美,和谐之美,吕山小学在融通中求“和”,生“美”,在融通中生成了和融课境,真正达到了和美之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