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引。做好“三农”工作需要从政治高度上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需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做好“三农”工作离不开正确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正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导。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做好“三农”工作置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把“三农”工作置于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充分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把“三农”工作做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进入21世纪,从2004年开始,中央又连续15年岀台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做好“三农”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农民农村的“强富美”与中国的强大紧密相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不能很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就谈不上中国的强大和复兴。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认识到中国的强大需要有强大的农业、美丽的农村和富裕的农民。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道路。农业要强,一要依靠改革,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集体所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农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改变高度依赖现代化学投入品的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发展。“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是一个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深刻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回答和解决新时期“三农”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农”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化和中国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18年3月9日第1版。
[2]《习近平: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 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民安居乐业》,《人民日报》2016年4月29日第1版。(www.zuozong.com)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17年2月6日第1版。
[4]《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日报》2015年5月2日第1版。
[5]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71页。
[6]《习近平: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报》2013年7月24日第1版。
[7]《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山东各界引发热烈反响》,《人民日报》2018年3月10日第3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