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确保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确保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安全新战略发轫于2013年。保障粮食主产区权责利的平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向,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选择。

 确保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且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粮食安全新战略发轫于2013年。这一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一次高规格布局粮食安全的重要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出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进行了系统阐述。他强调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他告诫,“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长期以来,在确保粮食丰收和有效供给中,粮食主产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指出:“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藏粮于地”关键在于地的质量,高标准农田是保证粮食高质量生产的基础,是确保国人衣食无忧的根基所在。要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产出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藏粮于技”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要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加快培育一批高产稳产、附加值高、适宜机械作业及肥水高效利用的新品种,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推广绿色增产模式,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水泥地上种不出庄稼,没有耕地其他都是空谈。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也在下降。一方面,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复种指数高、四海无闲田,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到“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就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数量,着力提升耕地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要把好关,不能让一些人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实”,还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针对农民非农化和农地非农化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下,耕地占用及流转加快,必须保护耕地数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做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各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要避开永久基本农田,不能摊大饼式地大量占用城郊优质耕地。要强化耕地资源“量质并重”和耕地保护“质量红线”的理念,健全管理工作机制和建设补偿机制,逐步实现耕地质量管理常态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主产区是粮食生产的“压舱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将粮食安全落实在具体地块上。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2016年4月,在农业大省安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化技术措施,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保障粮食主产区权责利的平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向,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选择。粮食跨区域交易是在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粮食主产区种粮动力不足的背景下提出的,力求为主产区和主销区提供一个双赢的交易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www.zuozong.com)

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核心要求是要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首先要调好以种养为主的大农业生产结构。要以提升粮食等农产品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鼓励优势产区明确优质果蔬、园艺产品、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着力建设粮食、棉花、油料、畜牧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逐步推进生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其次要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打造以优质粮食、特色园艺、现代畜牧等优质种养业的产中环节为基础,以储藏、加工、营销、贸易为支撑,以人文回归、假日休闲、农事体验、旅游观光等为扩展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注释】

[1]此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的《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一文。

[2]此节是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在2018年03月28日《学习时报》发表的《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乡村振兴》一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