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看潍坊。看“表”,潍坊市农业总产值居全省之首,蔬菜、肉类出口分别占全国的1/10和1/8;看“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积累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多源自潍坊。20世纪90年代就在全国率先孕育了农业产业化雏形。改革开放初期,诸城市率先组织“商品经济大合唱”,实施贸工农一体化。寿光首创的蔬菜大棚经久不衰,拎得动全国的菜篮子,解决了几亿人的吃菜问题……潍坊创造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经验,并且让地方经验普惠全国。
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潍坊抓住了“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坚持久久为功,多措并举,质效优先,明晰发展路径,农业产业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聚力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推动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潍坊农业产业化从一分实验田发展到全域品牌化,从一个地区走向全国辐射全国,被称为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成为潍坊的优势产业,并非一日之功。改革是潍坊模式的核心要义。贯穿“三个模式”的主线和灵魂是改革创新。潍坊模式、诸城模式、寿光模式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群众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破解制约发展瓶颈和矛盾的成功实践,也是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初始发展阶段:潍坊农业产业化诞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1992—1993年间。改革开放初始,当时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农民收入低,务农积极性不高,农业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更高层次、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潍坊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解决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立足农业农村实际,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破解农户“小生产”与开放“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积极鼓励引导县市区探索创新,认真总结全市各地经验,并学习借鉴日本、法国、美国等先进经验,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1984年起,诸城市先后提出并推行“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开始萌芽;1989年,寿光市三元朱村引进并创新冬暖式蔬菜大棚,设施农业由此起步并迅速发展。在诸城和寿光的引领带动下,各县市区互相学习借鉴、比学赶超。其间,寒亭区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青州市的花卉专业市场建设、昌邑的苗木基地生产、安丘市的名牌战略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此,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完善“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做法的基础上,于1993年5月出台了《关于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的意见》,“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正式提出,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推行。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于一体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年,《农民日报》以“潍坊:农业产业化发源地”为标题进行了宣传报道,1994年,山东省委印发一号文件,号召全省推广潍坊农业产业化经验。2001年10月,全国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潍坊召开。
提升丰富阶段:2003年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围绕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实施以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三带动、三变”战略;2007年以来,在全省率先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一阶段,诸城市大力扩大农业出口规模,率先走外向型新路子;安丘市狠抓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安丘模式”在全国推广;寿光市大搞“蔬菜种子革命”,形成集种苗研发、繁育、推广于一体的链式效应,由此,农业产业化概念得到不断丰富完善。(www.zuozong.com)
高质高效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面临“天花板”和“地板”双重挤压,倒逼打破传统发展方式,探索以产业融合、要素融合、利益融合来解决矛盾、问题,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的农业“新六产”应势而生。2012年起,潍坊坚持以品牌农业为统领,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确定潍坊为全国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再次为潍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遇。近两年来,潍坊市全力创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强化政策体系建设和要素保障,着力打造引领全市开放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龙头工程。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农业、农村、农民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潍坊市把培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提升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经营管理水平,争做农业‘新六产’发展排头兵”,要求在发展农业“新六产”、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先行一步,为全省全国创造样板、提供典型。2017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在财政、金融、人才、用地用电等方面引导支持农业“新六产”发展。诸城、寿光等市也制定相关政策,合力推动发展。潍坊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跨界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让农民实实在在增收,初步走出了以农业“新六产”引导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潍坊模式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农民与市场紧密连接的路子,通过打造“新六产”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
农业产业化有其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只有立足市情农情,立足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才能更有活力。潍坊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使农村生产力如核变般释放,引领农业发展30多年,形成了产业全链条、全域品牌矩阵,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