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并且在我国,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被大胆利用。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之外,还应积极发展各种股份制经济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等。
(二)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
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的经济形式。
拓展阅读
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岁首,邓小平同志在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参观。邓小平此次“南方谈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这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赢得广泛拥护。(www.zuozong.com)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内容主要有6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才,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