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考纲中的六种病句类型

高考考纲中的六种病句类型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高考考纲中的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比如:“几个学校的领导,来到高三7班的教室,准备听一位新教师讲历史课。”该句子中的“几个学校的领导”就有至少有两种以上的理解方式,可以理解为同一学校的几个领导,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学校的几个领导这种语言问题,我们称之为语言歧义。

高考考纲中的六种病句类型

高考病句辨析是学生比较困难的一道试题,从考纲上看,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在训练时的表现往往让指导教师不放心,学生在做训练题时,总会觉得每一个选项都是错的,有时还会在课堂上与教师发生无休无止的辩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提高病句的辨析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一)高考考纲中的六种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高考学生只有对这六种病句类型有着深入的理解,并通过适度的练习,才能从中参悟出病句修改的感觉,从而正确辨识出语句是否存在问题。

1.语序不当

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是:(定语或状语)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补语)+宾语+(双宾语、补语),不符合这种语序,一般就是语序不当。高考中当然不会就这样简单,它还会要求学生对修饰语的内部语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多层定语的语序是:领属+数量+动短+形短+名短。多层状语的语序是: 目的+名介+处介+副词+情态+对象。这些东西学生很难记,最好是让学生自己造一个完整的句子,并记住这个完整的句子,然后用例句的语序来衡量需要辨析的句子,看是否有语序不当的问题。比如多层定语:我校的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多层状语:为了沟通,许多老师昨天在办公室都热情的和他进行交流。为了方便学生记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自己编写语句。这样学生可以记得更加牢固。关联词语的语序辨析,主要是主语与关联词所在位置的问题,关涉到同一主语和不同主语的问题,正确的语序应该是“A+关+A”; “关+A+B”两种模式,AB代表不同主语。AA代表相同主语。

解决方案:①朗读法:通过诵读,首先感受语句是否流畅,有问题的语句在诵读过程中非常容易暴露出来,学生通过调整语句,判断句子的问题是否确实存在,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出结论。②综合分析法:主要可以通过以上提供的语句的正常顺序考虑语言是否有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并列短语内部的语序问题,多层修饰语的内部语序问题以及关联词语与主语的语序问题,学生在练习时,要先尝试修改,比照修稿后与修改前的差异,从而判断出句子是否有语病问题。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这几种形式: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定语+中心语搭配不当、多对一现象和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语句是由短语构成的,短语与短语之间的组合关系是否符合规则,是否符合语言习惯,是衡量语句是否存在问题的依据。比如:“报告揭示了我国国民阅读电子书的人数大为增加,对传统媒体的阅读率大为减少的社会现实。”这个的问题比较突出,有多重病因,“阅读率”“减少”就是主谓搭配不当。再比如:“年轻的王老师把小明叫到办公室,明确的告诉小明,学习是否努力,决定着小明未来之路的成功。”这个句子中,有比较复杂的干扰内容,但是比较明显的是,“是否”这个两面词,不能搭配后面的“成功”这个单一的结果。

解决方案:语法分析法。搭配不当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语法问题,要准确找到问题所在,就必须从语法分析的角度入手,从语言的构成要素找到问题,针对语言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修改语言搭配问题,分析语素的搭配问题,重要的是要依照规则和语言习惯,可以采用压缩语句,提取主干的方式,分析主干部分的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及主宾搭配是否恰当。在分析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的搭配问题,重点是考察多层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问题。关联词语是否成对出现也是重点考察的对象。很多时候,我们在写一个比较长的复句时,分句之间需要使用关联词语,但是由于语句比较长,关联词的使用上,常常就会出现不协调的问题,这是造成关联词使用不当的原因。检查语言问题时,较长的句子,又使用了关联词,常常需要重点考察。有选择语义的句子,常常会出现多对一的现象,所以我们在看到类似于“是否”“有没有”这类可选择性的词语时,就要特别注意,后半句是否出现选择的两个意义的表达关系,如果是多方面的表达,要看看是否表达准确协调。

3.成分残缺或赘余

这种情况同样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语法问题。所谓残缺,就是句子中成分分析时发现的某一个成分少了,所谓赘余就是某一个成分多了。一般也是出现在比较长的句子中。(www.zuozong.com)

解决办法:同搭配不当的解决方案一样,同样可以采用压缩句子成分的方式,提取句子的主干,找到主干部分的残缺项,然后再分析句子的枝叶部分,找到枝叶中的残缺部分。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要重点注意,通常情况下,句子的开头使用介词,常常会造成主语残缺,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又另起一个开头,这种现象实际容易丢失一个谓语的。修饰成分比较多时,常常会出现定语代替宾语的现象,造成宾语的残缺。检查语句是否出现残缺或赘余,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朗读,只要学生平时加强朗读,养成在朗读中分析语言的习惯,找到这种问题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

4.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就是多个句子的语义混杂在一起,该结束的地方没有结束,多头交错,既想说这又想说那,结果是什么也没说清楚。结构混乱包括句式杂糅和中途易辙等方式。比如:“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话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家长里短,时政评价,也脱不开为城市变革,物价高低吐槽发声。”句中“脱不开……”与“为……吐槽发声”杂糅。只需要其中一部分就完全可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了。

解决办法:此种病句同样可以采用提取主干的办法找到句子的病因所在,还可以采用造句类比的方式,来判明句子是否有问题。无论哪种办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找到杂糅部分的共同成分,只有存在共同成分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句式杂糅。中途易辙的句子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在此不加赘述。

5.表意不明

就是指句子的语言意义,让人难以理解,表意上常常有多重理解方式。比如:“几个学校的领导,来到高三7班的教室,准备听一位新教师讲历史课。”该句子中的“几个学校的领导”就有至少有两种以上的理解方式,可以理解为同一学校的几个领导,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学校的几个领导这种语言问题,我们称之为语言歧义。再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运用史料更不容易,过去中国大部分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句子中的“这方面”指代不明,是“搜集史料”还是“鉴定和运用史料”?不清楚。这种情况,我们把它定义为知道不明。

现在的病句考试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大多以选择题为主,所以我们只要能认定语句有问题就可以了,不一定要下功夫去研究如何修改,只要掌握表意不明的句子的基本特点,就完全够用了,有时候中学语文教学时,对教学内容也要有所取舍,每一个问题都要求学生精细掌握,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6.不合逻辑

就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符合客观事实,或者说是没有道理,有明显的认知错误,主要有概念不清、否定适当、主客颠倒等问题。比如:“小明同学呀,你上课要认真听课,切忌不要开小差。”句中“切忌不要开小差”就与说话人的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了。再比如:“大约一小时左右,王三强就完成了今天的强化训练。”“大约”“左右”在表达约数方面就予以重复了。

解决方案:首先我们必须要通读句子,看是否有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内容,其次要看句子中有无强加关系的关联词语,约数词和否定词也是造成句子不合逻辑的重要原因,都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在中学期间,学生要有效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必须加强大声诵读的习惯,因为语言运用的感觉就来源于学生的诵读,没有诵读习惯的学生常常语言问题比较突出。除此以外,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夫,还可以培养自己分析语言的习惯,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辨明语言问题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高考中学生问题突出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先入为主,这种做法结果就是每个选项都是错的,我们在考试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思维方式,要轻松上阵,谨慎答卷,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考病句试题做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