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经费投入情况
日本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重视。二战前日本的经济实力落后于欧美国家,二战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重视高等教育,参考美国模式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目前日本已经拥有1524所大学、320万大学生的庞大规模和完备体系。这些都是日本重视高等教育,不断加大投资的结果。这使得日本的经济迅速摆脱了二战的影响,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之一。
1.财政拨款
日本高等教育是政府主导型,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日本的大学分为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三类。中央政府主要对国立大学进行拨款资助,同时对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提供补助;地方政府则是负责公立院校拨款,并制定地方自治会计制度。私立大学则是通过收取学生学费来解决经费问题,或是私学振兴财团等途径获得一定的财政资金。日本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除了政府拨款外还有学费收入、校产收入和捐赠收入等[103]。
2.学费收入
在日本,根据《学校教育法》的规定,除义务教育外,均收学费。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国立大学的学费有12000日元,私立大学的学费则要十几万日元。日本私立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占整个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的70%—80%以上,可见家庭负担的教育费比较重。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的国立、公立大学学费不断有所上涨,与私立大学学费差距相对缩小,但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孩子的教育经费仍是一笔较大的开支。
3.校产收入和捐赠收入
校产收入包括社会服务收入、大学医院收入、学校的一些不动产租赁收入等,这些也成为日本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在日本,政府对向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捐赠物品或物资的个人及法人实行免税或扣除部分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捐款可以作为亏损等减免税金,从而鼓励个人或法人向教育部门捐赠资金来解决高等院校尤其是私立高等院校的经费问题[104]。(www.zuozong.com)
无论国立还是私立高等教育,其财政收入主要由政府拨款、学费、校产收入、捐款构成,其中政府拨款、学费占较大份额,由于日本高等教育分国立和私立两大系统,国立高等院校实行特别会计制度,其中80%以上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私立学校实行补助金制度,政府拨款只占小部分,约占私立学校总收入的20%。虽然政府给予私立学校的拨款少,但是日本政府在税收方面给其提供很多优惠措施,如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等[105]。
(二)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实践
日本是当前世界上又一经济发达国家,目前其经济总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令世人瞩目。日本的振兴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基本的原因应该是其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的支持与发展。日本历届政府对教育都有正确的认识,相当重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本一直以来在教育上的投入都是很可观的,如从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1970年为3.9%,1975年为5.5%,1980年达到了5.8%[106]。
日本政府认为通过教育,国家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国民,有了这些高质量的国民做基础,社会的各个环节才能正常地运行,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日本多年来的教育投资优先政策使其拥有了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储备,为日本战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始终处于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确保了日本在世界上第二经济强国的地位。因此,探讨日本教育先行战略的实施在人力资源培养和经济腾飞中的作用,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107]。
二战后,在政府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采取教育优先发展方针,一方面不断增加其教育经费投入,如1955—1960年,在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82.8%的同时,教育经费投入就增加了68.7%。到了1960—1970年,在日本国民收入增加3.4倍的同时,教育经费投入总额却增加了3.7倍,其增幅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的增长[108]。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重视提高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质量上乘的高科技队伍是日本能够迅速地引进、吸收和消化新的技术的重要保障。日本经过对工人进行职业培训,不仅在短时间内掌握先机设备的使用,而且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进,并开发出新产品,使日本产品的国产化率和自主知识品牌都不断提升。经过不懈的钻研和努力,日本在众多的高科技领域如电脑、机器人技术和家用电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突破,其产品大举进军国际市场。80年代以后,日本竟然从技术进口国转变成了技术出口国,其每年在世界上申请的专利数量也名列前茅,从而一举跨入到发达国家行列,这无疑是日本高等教育对日本经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