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本文以初中地理第一个实验“制作地球仪”为例,结合课标、课本内容和初中学生实际,从四个方面谈如何开展地理实验。
【关键词】地理 实验 地球仪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制作、地理观测等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现在各版本教材中都安排了不少地理实验活动。如在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第5页,书本就有要求: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要求球体上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经纬网,并在下一章中的教学中可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等,这是初中地理第一个实验。下面以“制作地球仪”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初中地理实验。
一、明确实验目标和任务
结合课本内容可知,这次实验主要是提高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步骤完成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依据评价方案,对制作的地球仪进行自评和互评。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
(1)提高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
(2)知道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3)能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
(4)了解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东西半球分界线、0°和180°等主要的经纬线、地球五带的分布;
(5)了解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上的分布及其轮廓特征。
二、明确实验的主要步骤和实施过程
首先讨论制作方案,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用什么材料:如乒乓球或其他球状体等。(2)要用什么工具:如小刀、乒乓球、画笔等。(3)达到什么目标:如要能转动、要画上经纬线、画上大洲和大洋等。这些目标由学生自己制定。然后围绕课本知识,按照已定方案步骤进行地球仪模型的制作。
续表
在此期间 ,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特别是重点的步骤。
三、建立评价机制
制定评价表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定。同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和展示。
1.制作地球仪模型评价表
续表
2.评价表使用说明(www.zuozong.com)
续表
四、作品展示与总结
综合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课本内容标准来看,通过地球仪的制作,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偏重于能力的培养和科教方面。从整个制作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按照自定计划,认真进行地球仪制作,都掌握到一定的相关知识,基本达到本次活动的能力和知识目标要求。
值得表扬的是许多同学的制作颇具创意,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1.部分同学缺乏认真的态度,只为完成作业,制作过程不了了之,功夫粗浅。2.易犯知识性错误。有学生将七大洲、四大洋位置、轮廓画得不正确,经纬线画得不直等,这些问题往往也是教学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一)地理实验有利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
通过地理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了教师所讲授过的知识。当然,在制作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因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这些在实践活动中被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也正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弄懂或还不很明白的地理知识。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经教师及时地指导而解决问题。这使学生在积极的兴趣和热情之中,主动地掌握知识。
(二)地理实验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看到的要比听到的印象深。如果动作参与,那么必然会使所学的东西记忆更牢固。开展地理实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肯学了,课堂活跃了,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同时,通过地理实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师传统的理念和方法,更好地促进教学。
【主要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地理(七年级上)》(樊杰,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3.《地理考察与地理制作》(郭正权,知识出版社,1997年 )
名师点评:
地理实验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重要方式,经常运用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本文针对初中地理第一个实验“制作地球仪”地理实验的设计开展研究,结合课标、课本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等四个方面对初中地理实验进行了探讨。可以感觉到,作者在地理实验“制作地球仪”这一内容上下了苦功夫并取得了成效。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试着探讨中学地理实验设计需要考虑的原则、设计策略等问题,希望能为地理实验的设计者和教师们在开发地理实验的教学中提供尽可能多的素材。
点评人:
段爱琼,正高级教师,广东省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东莞市中学地理学科带头人,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现执教于广东省东莞市横沥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