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阅读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课堂阅读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课堂阅读与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地理学习主要在课堂上,在地理课的45分钟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重要。

课堂阅读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教材不像初中教材,专门编写阅读部分供学生阅读。但阅读学习是一个很微妙的环节,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在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思维最活跃。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在课堂上利用阅读来推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阅读与课堂效果、学生学习效率、上课时间以及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课堂教学体会谈一谈。

一、课堂阅读与课堂效果

地理课在广大学生眼中是一门次要科目,课时少、考试要求低。所以在地理课堂当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缺乏一种必要的课堂紧张感,老师的上课情绪大受影响,课堂效果总不尽人意,教学双方难以调和。

我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材料,双方的交流得到加强,课堂进行得比没有安排阅读时顺利得多。

一般在讲授新课前,我先让学生带着老师所提的问题阅读全文或重要的字段,让学生对讲课内容获取一个总体印象,再进行讲授。学生听课听得心中有数,带着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边听课边思考解决。学生觉得有听头,自然会配合上课,课堂的双边交流多了,减少了课堂僵局的尴尬。

例如,在高中地理(下册)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盐度”课堂教学中,我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海水既咸又苦的原因是什么?(与化学相联系)(2)什么叫海水的盐度?其意义又是什么?(3)世界大洋平均盐度是多少?(4)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如何?为什么?(5)世界上盐度最高、最低的海区在哪里?为什么?(6)洋流是如何影响海水盐度的?怎样理解?这样,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材,改变了以往课堂上被动接受的状况,提高了课堂效果,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堂阅读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地理学习主要在课堂上,在地理课的45分钟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讲课以讲究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主。

我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指导他们的课堂阅读,而且对他们的阅读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阅读后能脱离课本听课。

开始实施时有些学生不适应这种方法,觉得耳朵听的东西少,学得不踏实。针对这些情况,我一般都会在课堂上表明阅读要求,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具体说就要用归纳、分析、比较等方法去整理课文内容,发现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急于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不越俎代庖替代学生思考,而是面对各种地理现象,将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引导使其独立地探求对他自己来说完全新颖的认识。如在学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1)能量以什么形式进入生态系统?(2)能量沿什么路线流动?(3)流动时能量怎样变化?(4)能量散失的途径及形式是怎样的?通过思考,学生很容易得出流动具有单向性、低效性的等点。同时,通过对课本能量流动图的观察,学生便会得出从数量上看营养级(能量)呈金字塔关系,从形态上看越是食物链的后端,消费者越复杂、高级、凶猛的结论。

实际表明,阅读的现炒现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大大提高了。

三、课堂阅读与授课时间

在教师授课方面,有些教师认为,如果授课内容较少、时间充裕的话,那么用课堂阅读来控制时间还可。但如果课时较紧,课堂内容多还安排课堂阅读就大可不必。教师讲课都讲不完,学生阅读又有何用?(www.zuozong.com)

我认为恰恰相反,无论课堂内容多少,阅读都可以充当时间调控的角色。课堂内容少,教师固然可以讲细致些,多让学生阅读课文来控制时间,而使教师更科学、合理地掌握课堂45分钟。

在讲解《洋流》一节时,内容较多,时间安排很紧凑。我尽量安排学生阅读,对非重点内容讲解点到为止。这样,课堂紧凑、顺利,反而节省了时间,让我对重点的讲解更细致了。因此,课堂阅读成了对授课时间掌握和分配的一种灵活工具。

四、课堂阅读与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上课时,如果整堂课只听见老师的声音,学生缺乏一定的参与活动,他们很容易走神、开小差。当有些学生走神时,安排课堂阅读可以把这种现象控制下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

当学生的信息反馈跟不上老师的讲授时,教师应停止讲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材料,使课堂得以顺利衔接,又不致浪费过多时间。学生的思维起伏有致,学得灵活,也较深刻。学生的学习心里觉得轻松了,自然会主动配合教师上课,积极反应,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课堂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学习,使课堂教与学得到了和谐统一。在采用课堂阅读教学方法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处理好课堂45分钟与学生阅读时间的关系。学生课堂阅读时间过长,则体现不了老师的主导地位。时间过短,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授课老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来恰当安排课堂阅读时间。

(2)必须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课堂阅读中,教师要授学生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素质。

(3)要求学生必须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阅读教材并不是阅读小说,必须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解题能力,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地理课文。

(4)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提出、解决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能应用课文语言来解释问题和回答问题,解释某些地理现象和成因。

(本文获广东省地理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

名师点评:

本文是笔者在面临东莞市面上普通高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前准备不充分、学中思维不活跃、学后效果不佳等问题时所提出的解决办法,笔者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课堂阅读为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此方法符合东莞市面上普通高中学生的认知和学习习惯,在实践中效果明显。

本文观点新颖,现实意义强。结构完整,行文流畅。论点与案例结合紧密,内容饱满。纵观全文,虽略显青涩,但考虑到成稿时笔者入职时间尚短,实为难得。如今读来,仍有借鉴一二之处。

点评人:

杜志忠,东莞市厚街中学,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